道教在近代的发展情况
中华民国建立后,取消了正一道首领正一真人的封号,政府对道教没有财政支持。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陈独秀、鲁迅、钱玄同等人把道教作为封建迷信大肆抨击,道教思想受到极大的冲击。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神祠废存标准,决定废止老君、三官、吕祖、文昌、城隍等祠庙,道观数量大幅减少。
民国时期,道教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也曾仿效西方社会组织,企图建立全国性的道教组织。1912年成立了“中央道教总会”和“中华民国道教总会”,1947年全真道李理山和正一道张恩溥商议成立“中国道教会”,但由于教派和地域等因素,各种道教组织都昙花一现。
民国时期的著名道教学者有陈撄宁和易心莹。陈撄宁主编了《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在20世纪三十年代提出了独树一帜的“仙学”理论,认为仙学以神仙信仰为基础,是包括外丹和内丹的一门实验性质的学术。陈撄宁的仙学建立在传统道教的基础之上,又被赋予时代特色,通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瑰宝,达到复兴中华民族的目的。
民国时期道教徒发扬了爱国主义传统,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加到各种爱国救亡运动之中。
道教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在法律和政策上保证了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道教界发扬道教的优秀内容和现代思想文化结合,使古老的道教焕发出青春,实现了新生。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成立,道教第一次有了统一的全国性组织。
“文化大革命”时,道教成了“破四旧”的对象,众多道士被迫害,许多宫观被拆毁,古老的道教走到毁灭的边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道教界的拨乱反正活动也展开,1980年中国道教协会重新恢复工作。1990年中国道教学院成立,道教第一次有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学校。道教文化的研究得以延续,全真道的“传戒”和正一道的“授箓”仪典得到恢复,各地的宫观得到恢复和新建,各种道教斋醮、慈善活动开展,道教迎来了发展的全新时期。
根据2010年零点公司所做的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大约1.73亿人自称信奉道教,其中大约1200万人是明确的道教徒。还有大约2亿多人信奉祖宗神灵,大约1.41亿人信奉道教财神,大约2亿人信奉海神妈祖;大约1.45亿人相信风水堪舆,大约3.62亿人相信命相道术。该调查并没有涵盖大量与道教渊源颇深的民间宗教,但各类民间宗教无疑也是中国人的宗教选择。而2012年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道教(含民间信仰)信众超过3亿人。
根据2011年南岳国际道教论坛上的介绍,中国内地省、市、自治区一级的道教协会有26个,县、市道教协会300多个;初步统计住观道士有近3万多人,散居正一派道士约6万多人;登记备案的道教活动场所3万多座,其中道教宫观约9000座,还有大量数不胜数的民间信仰祠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