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设船政学堂
苍苍鼓山,泱泱闽水。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1842年,西方列强炮火轰开了福州大门。一个多世纪以来,面对血与火的洗炼,福州人沉思、探索、追求、呐喊、拼搏。1866年左宗棠设船政学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那么船政学堂有何办学特点?主要学习内容是什么?一起去看看吧。
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在福建奏设船政学堂,成为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不仅如此,福建船政学堂还是中国首家现代军事学院和首家现代专业院校。
第一批招生60多名学生
自1842年鸦片战争起,学习西方技术以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想法渐为朝野认同。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奏准于福建福州成立船政局,制造船舰及相关火炮等军械。
同年左宗棠调往陕甘,船政大臣由沈葆祯任,1866年成立“求是堂艺局”,招募年青人培养造船或航海人材。首次考试由沈葆祯亲自主持,获首名取录之考生为严复。
学堂使用原文教材授课
1867年夏“求是堂艺局”搬至马尾,并改称船政学堂,分为“前学堂”及“后学堂”两部,由外国聘用导师教授,使用外语授课及用原文书本。
船政学堂鸟瞰图
造船学习法国,航海学习英国,射击、兵操、中文经史为必修。学制五年,毕业后,成绩最优异者再被送往欧洲学习。
船政学堂自1866年开办至1907年停办,毕业生共628名。辛亥革命后,船政前学堂于1913年改为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改为海军学校。
船政学堂除了为中国海军及航海事业培育人材外,还培育了不少在工程以至文学、思想方面的杰出人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因时代局限,从左宗棠设船政学堂开始,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为此,我们将之称为“船政文化”。
更多相关内容请前往:历史上的今天6月25日 | 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上一篇: 第二次大沽之战发生
-
下一篇: 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达成东南互保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