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清租界的介绍
仁川清租界是指1884年至1895年中国清朝(1644~1911)在朝鲜仁川的租界。
定义
仁川清租界及日租界地图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清朝出兵镇压。1882年10月,李鸿章与朝鲜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签订《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在朝鲜取得领事裁判权、海关监管权等一系列权益。1884年(光绪十年)阴历三月初七,中国又与朝鲜签订《仁川华商租界章程》。
该章程包括11项条款和3项附加条款,规定清朝在仁川取得1.8公顷的租界地及0.7公顷商业用地,朝鲜方面承担清租界的街道、下水道、桥梁、房屋、码头设施建设费用,同时对住宅地和商业用地的等级区分、地价征收、年税、华商葬地和耕地等条款做了详细规定。
历史
中朝两国签署《仁川华商租界章程》之后,日本也对朝鲜提出同样的要求,在仁川获得租界。英、法、俄、德等国则获得了各国共同租界和商用地,并设立了租界工部局,作为管理机构。清朝随后又与朝鲜签订了《釜山华商租界章程》和《元山华商租界章程》,在釜山和元山也获得了租界。侨居在清租界的中国商人(多来自山东)在仁川设立了仁川绅商协会,建立了济宁学校,清朝派出领事和商务委员进行管理,清租界内的市政设施则委托各国共同租界工部局代管。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朝在朝鲜的租界被日军占领。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朝鲜为“独立自主之国”后,朝鲜政府宣布中朝两国原订一切约条作废,收回清朝在朝鲜的全部租界和外交、关税特权。朝鲜政府在1895年12月16日颁布了《保护清商规则》,对原清租界外的清朝商人居留地、朝鲜的管辖权、华商的经营范围和守则作出了规定。
1896年2月,大韩帝国政府外部大臣金允植拟订了与清朝的外交约章,并于1898年9月与清朝签署《中韩通商条约》,完全废除了华商居留地,但允许中国商人仍侨居于原仁川清租界及华商居留地范围之内。两地后来发展为仁川唐人街,存在至今。
仁川唐人街
仁川的唐人街曾是韩国地区最大的华侨社区所在地,由于它的地理位置隔着黄海遥对中国山东,与威海市隔海相望,使很多中国人前来从事餐馆等生意。仁川唐人街于1883年仁川港开埠,1884年该地区被指定为清政府的治外法权地后逐渐形成的华人聚居地。
民俗活动
春节在韩国叫“旧正”,也就是农历新年。“旧正”在韩国是仅次于中秋节的全民族节日。每逢春节,全国都沉浸在一片喜悦和祥和的气氛之中。大年初一,最郑重而庄严的礼仪是“祭礼和岁拜”。这是春节的核心内容:在房屋的正室上方,摆放着祖宗的画像。供桌上摆着各式供品,物品摆放规则极其严格,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讲究,供品还有“枣栗梨柿”、“米糕片汤”等。祭祀的程序严格按家谱排位,全家身着传统民族服装,依次向祖先鞠躬磕头,祈求祖宗创下的家业兴旺发达。
-
上一篇: 袁世凯新军的前身是什么
-
下一篇: 道教在近代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