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探索发现

古代天子出行的座驾是几匹马拉的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9:10:09

从古至今,皇家的代步工具不断变迁,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根据《逸礼·王度记》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在洛阳出土的“天子驾六”车马坑中,六匹马拉的两辆马车,是东周中期皇帝的座驾标准。

在生产力相对薄弱的古代,除人力交通工具外,畜力交通工具是最常见的出行方式,对于等级最高的皇室来说,以马作为畜力所拉的车称为舆或者辇。其间,也有过特殊的情况。距今700多年前的元代,由于蒙古人善于骑射,马对于元朝人来说,虽有着特殊的意义,但元朝皇帝的座驾,不骑马而骑象,显得威武异常。

元朝建都北京后,建立了两都巡幸制,即皇帝每年的四月都会由大都去上都避暑,这时皇帝出行却不骑马,而是乘坐象辇代步,据《元史·舆服志》记载,“驾以象,凡巡幸则御之”。由于大象力大步阔,行走起来一点不比骑马慢,另一个原因就是两都之间的道路崎岖不平,乘坐象辇更为舒适。在今天,居庸关、鸡鸣驿还存有供象辇修整的遗址。

在明朝,象辇多出现在礼仪大典的场合,《明史·仪卫志》记载,明朝皇帝举行大朝会时,宫廷仪仗队中“虎豹各二,驯象六。”分列两旁。大典的五辆礼仪用车里,其中皇帝乘坐的“大辂”和“玉辂”各用二头大象来驾辕。这些大象平时在演象所和驯象所里驯养,归锦衣卫旗下的仪仗队掌管。

《万历野获编》中记载:“凡大朝会,役象甚多,常朝则只用六只。”同时这些大象还被封为高低不等的各种官衔,有着不同的待遇。

到了清朝,大象更是皇家仪仗队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根据使用功能来分,就有“宝象”、“导象”、“驾辇象”三种。

清朝定都北京之后,在象来街旁建造象房。据清宫档案记载,象房最少有42间,养象的数量在乾隆时期达到了39头之多。每头大象配备有毛毡、被子各一条,铁链二条,各长8米,还有许多其他配套的装具。

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第二次南巡,首日的行程是从永定门至南苑。《康熙南巡图》中,描绘了排列在皇家园林南苑的正门“大红门”外的仪仗队列,行列中共有大象11头。

明清时期,每逢夏季伏天,“六月六”的晒洗日,除了会将宫廷中的典籍、字画等晒洗除霉,更有“洗象”一说。

在给大象洗澡的宣武门外护城河周围,平日难得见到大象的京城居民,都去护城河边看热闹,有钱的还乘着马车和轿子,专门来到护城河南岸的酒楼上,边吃边看。在民间流传的《竹枝词》里有这样的描述:“玉水轻阴夹绿槐,香车笋轿锦成堆。千钱更赁楼窗坐,都为河边洗象来。”

直到清咸丰年间,由于战乱不断,宫廷财政日趋吃紧,大象的数量才日趋减少。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