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
由于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私有财产的逐渐产生,出现了阶级的分化,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缓慢的向奴隶社会过渡着,到了夏代,我国终于进入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将年轻人培养成为强有力的统治者,于是组织特殊的教育训练,至此,教育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便是这种社会活动的主要形式。
到西周时期,在社会阶级分化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的基础上,产生了教育的分化,奴隶主阶级脱离生产劳动,垄断了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被统治的奴隶阶饭,只能接受生产劳动教育和统治者所施行的社会教化。教育的分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在,大家口中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所服务的,适应它的需要,促进它的发展。
学在官府是夏、商、西周文化教育制度的特点。其表现有二;一是官师合一。由国家职官师氏、保氏、大司乐、乐师、大胥、小胥、大司徒、乡大夫、乡师、父师、少师等掌握学术,担任各级学校的教师。二是政教合一。学校既是施教的场所,又是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
清章学诚云:“理大物博,不可殚也,圣人为之立官分守,而文字亦从而纪焉。有官斯有法,故法具于官。有法斯有书,故官守其书。有书斯有学,故师传其学。有学斯有业,故弟子习其业。官守学业,皆出于一,而天下以同文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
概念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体现
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由于只有官府有学,民间无学术,所以要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
原因
(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二)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三)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崩溃而转向封建制,经济、政治的大变化,也变化在教育上。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没落。
-
上一篇: 魏国是秦国人才输出地
-
下一篇: 西周为什么会出现学在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