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陆逊和孙权有什么仇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9:42:04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除了三国的君主之外,将相大臣们一般都是几个人物合为一卷,但是却只有诸葛亮和陆逊两人各独占一卷,可见陆迅在三国史上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陆逊作为江东四英将之一,曾因火烧刘备的七百里连营而声名远扬。孙权与陆逊是一对相知相得数十年,配合默契,留下许多佳话易事的君臣,然而陆逊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却突然被孙权逼死。这是为什么呢?什么仇什么怨?

陆逊之死历史上众说纷纭,表面上看他是卷入了太子与鲁王之争而死,但是孙权逼死他一手栽培起来的陆逊很可能有着更深层的原因,这个原因来自于孙陆两家不同的宗族立场,孙吴政权的致命伤,就是政治根基不足,统治合法性严重缺失。孙氏一门出身寒微,孙坚之父仅仅是个瓜农,此前三代以上皆不可考。论家世,别说和太尉之子曹操比,就算与汉室宗亲祖父举孝廉当过县令的刘备比都相差甚远。

孙坚、孙策这父子两代皆靠攻杀朝官,杀戮名仕而立国开基。孙策为袁术部将时,领兵攻打庐江,这时的庐江太守就是陆逊的堂祖父陆康,苦战两年,陆康病亡于战阵中,陆氏宗族上百口一半人死于艰苦的围城战,以及后来的流离迁徙,孙陆两家自此结下血海深仇,年仅13岁的陆逊帮9岁的陆家家主堂叔陆骥率族人避往吴郡。

不久后仇人孙策袭取江东,陆氏一族不得已在仇人眼皮底下讨生活,陆氏对孙氏的观感自然是可想而知。孙策死后,托孤大臣张昭意在稳定江东,力求与陆氏等江东大族和解旧仇。孙权还把自己的侄女嫁给陆逊,并把他作为东吴的核心骨干,悉心栽培,表面上孙陆两家得以化仇为亲,但双方数10年内心的芥蒂又怎是一桩婚事就能化解的。

陆氏家主陆绩后来被孙权派遣到新征服的交州郁林郡为太守,实为流放蛮荒,才30岁出头就英年早逝。陆绩死之前仍然自称“有汉室志士,吴郡陆绩”,绝不承认自己是孙氏的臣子,还狠狠立下预言60年后南北必混一。

孙权这样历史上出了名的雄才之主,更是不会相信江东士族真心臣服于瓜农之后,交代了这么一层背景,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原因就很清晰了。一般认为陆逊是卷入了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储的党争。

但是陆逊死后党争案的其他太子党人士很多反而升了官,比如二把手诸葛恪,被逼死的流放处死的大多是陆逊,顾谭,吾粲这些江东本土氏族。很明显党争中,孙权划的线并不是以拥护太子还是拥护鲁王来划线,他出手整的全部是江东士族,而陆家是江东四大家族之首,陆逊又是东吴政权中官做的最大的,权力最高的,功高盖主是肯定的。

江东四族:虞、魏、顾、陆,虞代表人物虞帆,这个是差点被孙权醉酒杀掉的,魏的代表人物魏腾,当年也差点被孙策杀掉,被孙策的母亲吴夫人用跳井自杀的方式胁迫孙策救了下来。老太太说了你杀魏腾以后,大家肯定要反你,为什么?因为魏腾是四大家族之一,影响太大,孙策听完只好作罢,那么顾氏家主顾雍是善终的,但是顾雍的孙子顾谭前文说了,卷入太子案,被罢官流放,顾谭的弟弟和姐妹也受到牵连,不得善终。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孙权终于借这次夺储之争收拾了一批以陆逊为首的江东大族。其实魏蜀吴三国的领导层都与本地的士族发生过冲突,连诸葛亮都骂过名士来敏,“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孔文举就是被曹操杀掉的孔融。诸葛亮意思是说来敏散布流言蜚语,制造反动言论,破坏安定团结,比孔融还严重。

所以说整个三国最大的社会矛盾,很多时候是门阀与军阀间的冲突。孙权在位晚年挑起的二宫之乱,迫害大量出身江东士族的贤臣,其实他要是少自作聪明瞎折腾,痛痛快快,顺应历史潮流,向江东士族全面投诚,而不是与他们内耗不休。可能东吴还真能顺顺当当的多维持几十年,熬到西晋原地爆炸,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之时,之后接收源源不断的北人,就可以代替历史上的东晋续个上百年命了。

毕竟东吴可是与东晋宋齐陈并称的南方六朝,作为六朝的开端,东吴也是自秦朝一统后,第一个成功割据江东的政权,而后来东晋能稳稳立国的关键,无非也是王導这个奇才居中调度,协调好了南渡世家和江东士族的关系,以南渡的氏族大家控制政治地方的权益,尽委于江东的氏族自行分配,东晋政权才获得拥护。

而晋元帝司马睿很多时候更像个吉祥物,他本人还曾经对江东士族谦虚地表示,寄居别人的国土还挺不好意思的。换言之,晋朝的朝廷从心态上还没真正将江东当作自己的国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东晋亦是东吴的借尸还魂,只是东晋比孙权更懂与江东士族和气生财。

本文标签 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