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梁启超对有用和无用的看法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7:39:25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第一名人,他有两个儿子:梁思成、梁思永。两兄弟清华毕业后,都选择继续赴美深造,一个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古建筑专业,一个在哈佛大学攻读考古专业。

这两个专业在当时都还很冷门,国人知之甚少,梁家兄弟对个人前途发展感到困惑。

1927年2月,梁思成在美国写信给父亲,倾诉自己的迷茫:我和弟弟所学专业于国家民族进步,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

这是许多年轻人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对未来的不确定,动摇了当下的脚步。

对于儿子的困惑,梁启超是如何回复的呢?

“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试问唐开元天宝间李白、杜甫与姚崇、宋璟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孰多?

为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起见,姚、宋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减色多少呢?”

又说,“思成所当自策励者,惧不能为我国美术界做李、杜耳。如其能之,则开元、天宝间时局之小小安危,算什么呢?”

对于儿子梁思成的困惑,父亲梁启超用三个问句,做了充满睿智又不失父爱温度的回答。

细看这三个问句。

第一问:

“试问唐开元天宝年间李白、杜甫二人与姚崇、宋璟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谁多?”

姚崇、宋璟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的宰相,两人为“开元盛世”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有史学家尊称二人“姚宋”。若只看唐朝这一段历史,姚、宋二人相比于李、杜,确实在事功上更胜一筹。

姚崇、宋璟和李白、杜甫,虽然都名留青史,但他们一政一文,彼此之间并无直接联系。

第二问:

“从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来看,姚、宋二人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将减色多少呢?”

用传承千年、滋养了无数中国人的诗词,与一朝一代的繁荣作比较,高下立判。

以人物案例启发思考,接着进一步,点明姚、宋与李、杜的差别所在。梁启超以此简明而含蓄地,向儿子传递自己对“学以致用”的看法,并引导儿子应该怀抱服务全人类的大格局。

正如李白《江上吟》中的诗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第三问:

“思成所当自策励者,惧不能为我国美术界做李、杜耳。如其能之,则开元、天宝间时局之小小安危,算什么呢?”

这一问,具体回到儿子的迷茫问题上。年轻人忧虑未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现,只是这忧虑不能仅停留在空想上,更应当脚踏实地地去提升自己的才能。该纠结的不是所学是否有用,而是能否学有所成。

面对儿子提出的困惑,梁启超不是简单用一句“无用之用为大用”来回答,而是通过三个问句,层层递进,用真实具体的历史人物,勉励儿子应该追求卓越,因为当自己成了金子,放在哪里都会有用。

简单几句话,既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望,更彰显了一位睿智长者的大智慧、大格局。

后来,梁思成在近现代建筑史学,梁思永在田野考古学方面,都做出了载入史册的卓越成绩。


本文标签 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