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的父亲鲧的历史资料
夏朝开国君主大禹的父亲鲧(gǔn)是黄帝的后裔、玄帝颛顼的玄孙。被尧封于崇地,为伯爵,故称崇伯鲧或崇伯,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之位。
在大禹治水之前是他的父亲在治水,不过鲧治水失败了,大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从而治水成功。
传说在尧的时候,天下发了大洪水,黄河连年泛滥。大水冲毁了村庄、房屋,淹没了土地。有时人们被逼到树上、山顶上居民没法种庄稼。
尧决心治水,为民消除灾难,就召开部落联盟首领会议。各部落首领推选鲧领导治水。 鲧采用的方法是筑堤防水。据说,这个方法是帝颛顼时有个叫共工的人发明的。那时候,水害不太严重,用这种方法治水还很见成效。可是,鲧用这个方法来防治凶猛的洪水,却无济于事了。结果,今天刚筑好的堤坝,明天就被大水冲垮了;有时不等筑好,就被冲垮了。这样,鲧足足治了九年,也没有成功。相反,筑堤的泥土被水冲到下游,淤塞了河道,以前没泛滥的地方,也泛滥起来。
舜即位后,杀了鲧,又根据众人推选,派鲧的儿子禹领导治水。 鲧治水虽然失败了,却积累不少经验教训。禹总结了父亲的经验教训,认识到:鲧失败的原因在于被动地筑堤叠坝,而没有注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水如果没有固定的河道,堤筑得再高也没用。他经过和许多有经验的老年人商量,终于摸索出新的办法。禹懂得了要消除水患,不但要筑堤防水,更重要的是疏通淤塞的河床,开凿渠道,让水流出去。 怎样疏通河床、开凿渠道呢?
当时,由于人们活动的范围比较小,谁也不完全知道河水的源流、走向和地理形势。于是,禹带领一些人,跋山涉水,走遍黄河中下游,考察山川形势。最后决定,有系统地疏通河渠,把洪水疏导出去。 疏通河床、开凿渠道并不是一件轻易举的事。那时候,既没有锹,也没有镐,只有石斧、蚌耨、水耜这些不坚固的挖土工具。虽然当时人们已能冶炼铜,但数量太少,还不能用来制圌造农业生产工具。 然而人们没有因此甘休。各部落的青壮年在禹的带领下,凭着这些简单的工具挖掘泥土,与大自然搏斗。他们凿开坚硬的岩层,去沟通河床,开凿渠道。可以想象,当时治水是多么艰难阿! 禹在这场斗争中身体力行,不怕狂风暴雨,烈曰严寒,“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始终与人们一起努力奋战。
-
上一篇: 大禹治水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
下一篇: 大禹的妻子,无私奉献的女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