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搜索
最新文章
-
清朝海禁政策的历史沿革
禁海令与迁界令顺治三年(1646年)编制的《大清律》保留了《大明律》中有关“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的条文。不过,当时的海禁政策并未真正执行。如康熙十五年(1676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慕天颜在《请开海禁疏》也说:“记顺治六七年间,彼时禁令未设”。...
清朝 2022-02-04 -
清朝海禁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海禁又称“洋禁”,是孤立主义政策的一种,旨在禁止民间私自出海,明代始有谓“尺板不得出海”一说。海禁政策的具体实施随著政策不同而有张有弛,即“严禁”及“弛禁”之分。一般认为,海禁的主要目的是有消灭反叛势力、打击海盗及走私,保障社会稳定等。海禁...
清朝 2022-02-04 -
军机处享有哪些特殊待遇
军机处是诞生在清代的一个特殊的权力机构,与武周时期的凤阁鸾台、明朝的内阁重要性同等。军机处始于雍正七年对青海用兵时所设,至宣统三年七月中枢改为内阁制而消亡,是清帝国一百八十二年里最高的建议和执行机构。作为帝国的中枢,军机处的办公地址除了紫禁...
清朝 2022-02-04 -
军机大臣的职责是什么
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选任,没有定员。从《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看,军机大臣最初设了三人,即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后来逐渐增加,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最多时达十一人。军机大臣,具体名目甚多,例如:(...
清朝 2022-02-04 -
清朝军机处和明朝内阁有什么区别
翰林作为皇帝的顾问和秘书,来自唐高宗时期。明朝时,废除宰相制,朱棣以几名翰林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内阁制度开始出现。内阁不同于宰相,既不统驭六部又受制于内监。内阁最初在明朝建立时,实际上是翰林院的一个负有特殊职责的分支机构。明宣德年间,宣宗命...
-
军机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军机处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不存定制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
清朝 2022-02-04 -
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军机处初设时,所掌仅限军务。《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说:“初只承庙谟商戎略而已。”但以后事权逐渐扩大,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於内阁而於军机处。其具体职掌有如下几方面:一、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预官员上报之...
清朝 2022-02-04 -
清朝师爷没落的原因
师爷,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其佐治人员则统称幕僚。以后相沿成习,幕府成为各级军政官署之代称,应聘帮助军政大员办理各类事务之文人学士,也就获得幕僚、幕宾、幕友等称谓。简介清平步青在《霞外捃屑》中称:“应是聘者,率呼之曰‘...
20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