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  近代史

戊戌变法后为什么袁世凯得到了重用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0:23:13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1898年9月20日,袁世凯返回天津,第二天去总督衙门拜谒荣禄。不料,却得到一个万分震惊的消息:慈禧已于20日成功发动“戊戌政变”!

原来,当时正逢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访问中国,康有为向光绪帝大力推荐伊藤博文,而朝廷很多官员奏请光绪帝留伊藤在北京为顾问官,以便请其赞助新政。慈禧不担心维新派上书言事,却担心他们掌握武装、与外国势力联合。9月19日,慈禧得知光绪帝将于第二天会见伊藤博文,顿时怒不可遏,立刻传下懿旨,以皇帝生病不能处理朝政为由临朝训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并于21日以光绪帝之名发布“训政”诏书。

事态发展之快,让袁世凯措手不及。想到谭嗣同夜访法华寺,袁世凯不寒而栗。倘若此事被康有为等人供出,自己岂不遭塌天大祸!为了保住个人身家性命,袁世凯当机立断,将慈禧、荣禄尚不知道的维新派“杀禄围园”、劫持太后的兵变密谋和盘托出,并申明自己的忠心和立场。

此前,荣禄听说袁世凯被光绪帝召见并提拔,对袁世凯起了些猜疑,可听到袁世凯的“告密”,相信他并非自愿参与其中,也并无兵变的打算,因此对袁世凯依然信任如初。

当天,荣禄连夜进京,面禀西太后。当时慈禧等人尚不知道维新派的密谋,所以只是下令捉拿康有为兄弟。听完荣禄禀报,立刻下令扩大范围,大肆抓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已经出逃,谭嗣同、杨锐等“戊戌六君子”被抓,于28日斩首于菜市口。

尽管戊戌变法的失败不能归咎于袁世凯的告密,但袁世凯的告密无疑起到催化与加剧的作用。无论如何,人们看到的结果是,光绪帝被幽禁于瀛台,谭嗣同等六君子命断菜市口,袁世凯却因此进一步取得慈禧与荣禄的信任而一路高升。1899年,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12月,署理山东巡抚,率领全部新军(时称“武卫右军”)前往济南。

正因为袁世凯并非反对变法,因此他一旦掌握大权,便率先实行起变法来。袁世凯自任山东巡抚及随后的直隶总督开始,便着手兴办现代教育,其间最显著的政绩是创办了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的前身)这一中国首创的现代化大学,又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同时兴办实业,发展工矿业、交通业、农副业等,一反中国士大夫重农轻商的观念,采取农商并重方针,创办商务总会,设立银元局等;整饬吏治,设立官吏考验处、调查处等,还创建了中国警察制度。对于清廷1901年以后推行的各项“新政”,袁世凯更是事事率先倡办,曾有人评价袁世凯说:“清廷革创之政,几乎均出其手。”

袁世凯就任山东巡抚后,对山东境内义和团的镇压,受到李鸿章和洋人的赏识。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与光绪西逃。袁世凯与时任粤督的李鸿章,联合江督刘坤一、鄂督张之洞等人,采取东南互保的政策,使得东南、中南一带免于涂炭。山东居于南北要冲,其地理位置对稳定大局尤其重要,袁世凯能够顶住当时朝廷主流派的乱命,立足山东,保境安民,不失为明智之举。

庚子之变后,荣禄节制的武卫军,有三支全军覆没,包括聂士成的武卫前军,董福祥的武卫后军,只剩了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新建陆军)毫发无损。袁世凯坐守山东,未盲从当时朝廷主流派,追随两宫西狩一路勤王,或许心中有愧,担心老佛爷怪罪,在两宫西狩期间,不断地孝敬银两以及各种生活物品。

由于慈禧西逃匆忙,生活用品所带无几,尽管贵为太后,一旦离开紫禁城,便有了数不清的困窘与磨难。好在袁世凯懂得雪中送炭,各种贡品,包括银子、贡缎、食物等,源源不断地送来,帮了慈禧太后的大忙。到慈禧一行回京,袁世凯光银子就送了40多万两。而且袁世凯还十分体恤随行大臣和太监,也分别给他们送去不同数量的银子。收到银子最多的荣禄和太监李莲英,不断在慈禧耳边为袁世凯说好话,使慈禧对袁世凯更加信赖与重视。

本文标签 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