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世界  亚洲历史

高句丽到底是一个国家还是政权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8:56:35

高句丽族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古老少数民族,长期生活于我东北鸭绿江流域,公元前37年建国,公元312年势力抵达今天朝鲜半岛的大同江流域,公元668年灭亡。本文主要从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历史沿革,高句丽的族源,高句丽政权的建立及与中原王朝的外交关系,高句丽灭亡后高句丽的流向,四个方面来论证高句丽族是我国东北古老的少数民族,其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方政权。

1.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自有文字时起,东北作为一个地区就已载入典籍。最早把东北载入典籍,当推《尚书·禹贡》,把远古中国划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青州〃则把今辽宁南部主要是辽东半岛置于州的辖境之内。相传〃九州〃为禹治水后所设,而舜又析〃九州〃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东北〃为幽州,即辽宁北镇以西地区简称辽西;分青州〃东北〃为营州,即今北镇以东地区称辽东。辽西东之分,大抵以今辽河为限隔。由此可见,至少在春秋战国之际,在人们的地理概念中,已把今辽宁省境分别概括在冀州、青州、幽州、营州的辖境之内。

《山海经·大荒北经》也有关于肃慎的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不咸即今长白山,肃慎族居于长白山地区又得到了确证。以上所证,已超出冀州等四州的地理概念,把它扩展至白山黑水即相当今之吉林、黑龙江两省之境。此时,因无明确的行政区划,仍以方位〃东北〃代称本地区,同时,又把民族作为地区的代名称。

东北正式有了本区域名称,是到了战国时期,与燕国在此设郡联系在一起。燕国处北方,经常遭到强敌东胡的内侵。昭王时,始筑长城,几乎把现今辽宁省全境括在长城以内,设郡以辖其地。据《史记·匈奴传》载记甚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辽西与辽东两郡及右北平郡的部分均在今辽宁省境。襄平即今辽宁省辽阳市,就是当时辽东郡的首府。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在辽宁也是在东北地区建制设郡。自此,辽即成了今辽宁地区的代名称,历代相沿不变。有时也把辽泛指为东北地区,但它真正含义,还是限指辽宁地区。秦结束了战国长期纷争的局面,第一次实现了大统一。为防御匈奴,集燕、赵长城之大成,将各段长城连为一体,如《史记·蒙恬传》说:〃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辽东段长城,基本沿袭燕长城的走向,仍把辽宁大部划入长城的藩篱之内,所置辽东、辽西与右北平三郡,是对燕制的承袭和进一步完善。

2.”古朝鲜”主要指的是”箕氏朝鲜”和”卫氏朝鲜”

箕子胥余是殷末的贵族.<<尚书…商书.微子>>记载:”殷既错天命,微子作诰父师、少师.微子若曰父师、少师……”下小注:”父师少师三公箕子也;少师孤卿比干.”(尚书卷五微子十七商书),《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箕子者,纣亲戚也”.周武王灭商后,周武王访问箕子治国之道,“箕子对曰”,”其后,箕子超周”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朝鲜候国正式建立.有史料可证,据《后汉书·东夷传》载:“昔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教以礼义、田,又制八条之教。”《三国志·东夷传》也有相同的记载,《三国遗事》记载:檀君〃都平壤城〃,”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檀君乃移于藏唐京.”近年来,辽宁喀左县北洞村出土了箕族铭文的窖藏青铜器,并且山东省黄县也出土过箕器,这些出土品说明,箕子走之朝鲜与被封于朝鲜是不庸质疑的.箕子朝鲜的历史延续千年,至西汉初为燕国人卫满所灭,建立了卫满朝鲜《后汉书》记载:”初,朝鲜王准为卫满所破,乃将其众数千人走入海,攻马韩,破之,自立为韩王.”(后汉书卷85《东夷传·韩》)《三国志》记载:”侯准既潜号称王,为燕亡人卫满所攻夺,将其左右宫人走入海,居韩地,自号韩王.其后灭绝,今韩人犹有奉其祭祀者.”(《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韩》)

3.在战国燕昭王向东北拓疆之前,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存在着一个”古辽东”

其西限在今山海关一带,其东限至今朝鲜的清川江,古朝鲜在辽东之东的今大同江中下游地区.“古辽东”,是指战国时期燕国设置辽东、辽西郡之前的辽东,亦即最早提到的“辽东”这一称谓.“辽东”之名最早见于《管子·地数篇》:“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这里的齐是指春秋时期的齐国,燕是指齐国的北邻燕国。房玄龄注:“渠展,齐地?水(济北)所流入海之处,可煮之所也,故曰渠展之盐。”据此,渠展应是现在渤海南岸的莱州湾一带。关于“辽东”,有的学者认为是“指辽河、大小凌河入辽东湾一带,在渤海的北岸,至今辽宁的重要盐区仍密布在盖平至葫芦岛角之间”(朱活:《?币续窥》(齐鲁书社,1984年出版),载于《古钱新探》)。但是,燕国在春秋时的疆域并没有达到今辽河以及大凌河流域。在齐桓公北伐山戎、孤竹之前,今滦河以北至大凌河一带的沿海地区是孤竹、屠何、貊人的居住区。当时燕国“北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史记·燕召公世家》)。即使在齐桓公“北伐山戎,制令支,斩孤竹而九夷始听,海滨诸侯莫不来服”(《管子·小匡篇》)而“为燕辟地”(《谷梁传·庄公三十一年》)之后,燕国的势力也没有很快到达大、小凌河流域,有许多迹象表明,原居于西喇木伦河、老哈河一带的东胡趁机南下,填补了大、小凌河流域的空白,占领了这一地区,并在这一地区发展了夏家店上层文化。据考古家言,夏家店上层文化乃是东胡文化,其分布区域,其北限是到达西拉木伦河流域及迤北的丘陵地带,其南限未过滦河与燕山,西南大体以七老图山为界,东部不过柳河与医巫闾山,其活动中心先后曾发生过变化,“早期活动中心偏北、偏西,晚期活动中心则偏南、偏东,有一个由北逐渐向南发展和移动的趋势”(靳枫毅:《夏家店上层文化及其族属问题》,载于《考古学报》,1987年第2期)。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管仲所说的辽东,决非今辽河至大、小凌河入辽东湾这一带地区,因为燕国当时向东北渤海沿岸的扩展不会太远,充其量也只能到达今辽宁省的绥中县以北地区。关于古辽东的记载,还见于《战国策·燕策》:“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

本文标签 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