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首都德黑兰城市简介
德黑兰(波斯语:تهران、Tehrān)是伊朗的首都,同时也是德黑兰省省会,总人口达8,429,807人,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亚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
在20世纪,伊朗各地有大批民众涌入德黑兰定居,有认为德黑兰的市区人口应要减少至少5,000,000人,德黑兰有许多历史上著名的清真寺、基督教堂、犹太会堂及琐罗亚斯德教的火庙,德黑兰是现代化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当中的阿扎迪塔及默德塔(Milad Tower)是德黑兰的标志性建筑,伊朗历史悠久,首都也随着时代的推进而变迁,德黑兰是第32个伊朗首都。
德黑兰的母语是带有德黑兰方言的波斯语,98%人口都使用母语,德黑兰的大部分居民都是波斯人,在前伊斯兰及伊斯兰时代早期,德黑兰在祆教里被称为“拉伊”(Ray),即波斯古经里的剌伽。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127名。
德黑兰人口
在2006年,德黑兰的人口总数约为780万人。由于受到各国文化影响,德黑兰的居民包括了全国各个民族及语族,他们代表了伊朗的各个民族(百分率不一)。德黑兰的母语是带有德黑兰方言特点的波斯语,大部分的居民都是波斯人。居住在德黑兰的少数民族包括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俾路支人、亚美尼亚人、巴赫蒂亚里人(Bakhtiari)、亚述人、塔利什人(Talysh)等。
根据德黑兰大学社会学系在2010年的调查发现,在德黑兰各个地区的所有社会经济阶层当中,63%的德黑兰人在德黑兰出生、98%的德黑兰人懂波斯语、67%的德黑兰人在民族上自认为波斯人、13%的德黑兰人略懂欧洲语言。
德黑兰的民族社会状况在1980年代发生了急剧的转变。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导致了政治、社会及经济的改变,许多伊朗人承受的政治、社会及宗教压力增加而离开伊朗,当中不少是德黑兰人,他们大多出走到加拿大、美国、法国、瑞典及其他欧洲国家,当中最多人移居到美国、加拿大及法国。
随后的两伊战争爆发,伊拉克入侵伊朗,又有一批德黑兰居民为了逃避战难而离开,特别是在伊拉克空袭德黑兰期间。当时伊拉克得到世界强权的支持,经济上的孤立成为了德黑兰居民离开的更重要原因,战争结束后,他们在习惯了外国的生活后大多没有再回国。在战争期间,大量伊朗西部及伊朗西南接壤伊拉克地区的居民涌入了德黑兰。
不稳的局势加上邻国阿富汗及伊拉克的战事使上百万名难民涌入伊朗,德黑兰如同一块磁石一样吸引著劳工来到帮助城市进行战后的修复工作,他们所要求的工资较本地劳工廉宜。在联合国难民署的协助下,许多难民得以被遣送回国,但德黑兰仍有可观数量的阿富汗和伊拉克难民不愿意离开,他们对祖国的前景感到悲观。许多阿富汗难民是通晓波斯语的哈扎拉族及塔吉克族,他们会说波斯语的方言,而伊拉克难民主要是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什叶派穆斯林,通晓阿拉伯语。
德黑兰宗教
伊斯兰教十二伊玛目派(什叶派中最大的支派)是伊朗的国教,大部分德黑兰人都被认为是十二伊玛目派的温和信徒,但是由于缺乏独立的统计,这个说法仍未得到证实。
德黑兰的少数宗教族群包括伊斯兰教逊尼派,伊斯兰教苏菲派,琐罗亚斯德教,巴哈伊教,犹太教,基督教(包括东方亚述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迦勒底天主教会、罗马天主教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伊朗基督新教教会、亚美尼亚福音教会、伊朗神召会、亚美尼亚天主教会、俄罗斯正教会及长老宗教会的信徒),以及不可知论者和无神论者。基督教各教派在德黑兰仍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