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世界  亚洲历史

十六雄国之阿湿波国简介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3:19:37

阿湿波(梵语:Aśmaka)是印度列国时代十六雄国中最南面的国家,位于戈达瓦里河上游地区,都城为补怛洛迦(梵语:potalaka)。佛教经典《撰集百缘经》提及过它的一位国君——梵豫王。

阿湿波(梵语:Aśmaka,转音:Assaka或Ashmaka)国,是南亚次大陆列国时代十六大国之一,与其距离最近的是其北面的阿般提国。

阿湿波国(梵语转音:Aśvaka或Aśmaka,英语:Assaka或Ashmaka,)位于温迪亚山脉断裂带、讷尔默达河(Narmada River)以南的德干高原地区,是相对于其它十五个印度河-恒河地区的国家完全独立的文明体系,语言属于泰米尔语系(泰米尔语)而不是印欧语系。

也正是由于此原因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该国在公元前三世纪孔雀王朝时期才被摩揭陀国收入版图,但南亚次大陆大一统的局面很快又再次被打破。

温迪亚山脉,印度中部的山脉。

旧译.文底耶山,印度教圣山之一,在吠陀和神话史诗中常有提及。横亘于马尔瓦高原的南缘和纳巴达河与宋河北岸之间,并以陡崖临河,成为南北交通的障碍,它将印度次大陆分割为北印度和南印度两部分。

温迪亚山脉西起位于古吉拉特半岛东部的古吉拉特邦北印度的分界线。

讷尔默达河,印度中部河流,源出中央邦中东部的迈格拉岭(Maikala Range)。曲折穿越门德拉丘陵,后在大理石峡进入温迪亚(Vindhya)山和索德布尔(Satpura)山之间的构造槽,向西穿过中央邦和古吉拉特邦,流经21公里(13哩)宽的入海口后注入坎贝(Cambay)湾,就在布罗奇(Bharuch)下方。

阿湿波国的都城为补怛洛迦(梵语:Potalaka或potali)城,音译又作:布怛洛迦、补多勒迦城、波坦那(Potana)城。史诗《摩诃婆罗多》则言都城名为Paudanya。无论此国都城为何,其今址均未考定。

《摩诃婆罗多》是享誉世界的摩诃婆罗多和印度史诗,它的汉语全译本,约有五百万字,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加工而成,其中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

有10万“颂”(诗节),内容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是“印度的灵魂”。

摩诃婆罗多(天城文〉、IASTMahābhārata),一译“玛哈帕腊达”,是古印度两大著名梵文史诗之一,另一部是《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而成,其中不但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还有宗教哲学及法典性质的著作,因此篇幅很长。《摩诃婆罗多》有“二十万行长诗”之称,在《格萨尔王》被发现之前,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佛陀未到过阿湿波国。随着阿育王弘扬佛法,德干高原也开始信仰佛教,此情况有考古发现的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为证。

公元七世纪,玄奘法师曾朝拜过摩诃剌他国(摩诃剌陀)东境的阿折罗伽蓝及石窟,此处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名录的阿旃陀石窟。根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一所记摩诃剌他国都城的情况,此城被定位在今纳西克(Nashik)市,位于戈达瓦里河(Godavari)南岸,今属印度国马哈拉施特拉邦。

本文标签 十六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