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民居的特点是什么
广府民居,通常指大珠三角地区、粤西地区的建筑。广府民居风格在南宋以后逐步建立起来,至清中叶已经相当成熟。主要代表形式是布局整齐的梳式布局村落和三间两廊式的合院。建筑较为明显受到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的影响,镬耳式的山墙此起彼伏,形成蔚为壮观的广府民居特色。
广府建筑的典型代表是镬耳屋,屋子的山墙砌成镬耳状,故称“镬耳屋”,而镬耳状山墙在江南民居中称为“观音兜”。岭南园林也是广府民居得代表之一,岭南四大园林分别是清晖园、余荫山房、梁园、可园。其他广府民居还有陈家祠、西关大屋、开平碉楼等。
民居介绍
广府民居通常指大珠三角地区、粤西地区的建筑,跟粤东的客家建筑、潮汕建筑有很大的区别。广府民居通常符合通风与阴凉的要求,典型的广府民居还有一个很大的“镬耳”特点,以其屋两边墙上筑起两个象镬耳一样的挡风墙而得名。
广府民居风格在南宋以后逐步建立起来,至清中叶已经相当成熟。主要代表形式是布局整齐的梳式布局村落和三间两廊式的合院。村前有风水池塘,中轴线前端布置大祠堂,成为整个村落的构图中心。整齐通畅的巷道发挥着交通、通风和防火的作用。
广东现存的广府民居建筑群有陈家祠、碧江金楼、黄飞鸿纪念馆、资政大夫祠、锦纶会馆、庐江书院、岭南印象园、沙湾古镇、大旗头古村、黄埔村、周氏大宗祠、黄埔南湾村、坑贝古村、塱头古村、阮埇村、罗格孔家村、碧江村、大湾古村落、长岐古村、深井古村、九江烟南烟桥村、莘田村、松塘村、武垄村、莘村、黎边村、逢简村、璜溪村、莲塘村、上岳村、大岭村、汶塘古村、古蓬村、楪村、思本村、黎槎村、瓜岭村、雅韶村、岗头村等等。
建筑特点
广府建筑的大部分村落都是梳式布局和三间两廊式的合院,或者称平面网格布局,也就是指整个村落的形式,是以一个巷子为中轴,民宅在巷子两侧,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宗祠是整个村落的精神核心,同时,村前有水塘是所有村落的共同特点,水池边种上大榕树也是惯例,榕树之下的空地想来是仅次于宗祠的重要的民间文化传播场所。
三间两廊式的合院是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延续,只是因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而发生了变化。“三间”指的是排成一列的三间房屋,其中间为厅堂,两侧为居室。三间房屋前为天井。天井两侧的房屋即为“廊”。“两廊”一般用作厨房或门房。
这种廊檐相间的布局,刻意营造虚实相结合的意境,不但较于闭塞自封的北方建筑更显开放,而且还拧开了一道实用的阀门:一方面便于空气流通、消暑散热;另一方面靠着廊庑连接了建筑的骨骼,起到隔绝风雨、遮挡阳光的作用。当然,有的镬耳屋的间数不止如此。开间越多意味着等级越高,这自然与先民的等级观念相关。
岭南建筑的特点,第一,就是依据自然条件包括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体现出的防潮、防晒的特点;第二就是大量吸取西方建筑精髓,体现了兼容并蓄的风格。建筑较为明显受到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的影响,官僚地主常常是四五代人聚族而居,建立封闭的建筑群。珠江三角洲民居的大中型住宅基本格局为“三间两廊”。
砌墙材料有三合土、卵石、蚝壳、砖等,清代以后多用青砖。清末在广州的西关民居密集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独特风格的西关大屋民居。内部布局紧凑,间隔灵活,正立面之门以“三件头”(脚门、趟拢和大门)、水磨青砖墙面、花岗石墙脚等构成其外表风貌。
-
上一篇: 南方粽子的特点
-
下一篇: 镬耳屋是哪里的传统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