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色是什么
飘色是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古老的传统民俗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广东。目前,依然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艺术形式。飘色艺术起源于是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黄坡镇沙岗(黄坡圩),其形式及原理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而叫飘色。属于社火表演艺术形式之一。
在不同地区有飘色、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等各种名称。表演者站在被称为"色柜"的小舞台上,以巡游的形式表现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的片段,其神奇之处就在于,演员们通过经过精心伪装的钢枝凌空而立,看不见的色梗支撑,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营造出"飘"的效果。
历史
飘是指脱离地面,尽展凌空之美。色(原意是饰)是精心巧妙的伪装.所谓飘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装饰华丽的“色板”,色板上安排好固定姿势的人物形象。
据说广东飘色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珠海斗门乾务镇,先后经历了“转色”、“板色”两个阶段。转色就是在手推车中间安一个木铁轴,上面再放一块中间可以转动的有孔的板子,一两个扮成各种造型的人物(这些人物叫作“妖色”)就站在这块板子上。板色则让人物固定坐在“色台”上,服饰更为华丽,人物也增加到四个。
亮点
飘色最大的亮点就是“色仔”、“色女”,他们装扮和演示的水平、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的水平,因此,每次不管是受邀出外巡游还是在乡村巡游,“色仔”、“色女”都精挑细选,并不是谁想当就能当。“色仔”、“色女”就是百里挑一的,年龄在7至9岁,容貌俊俏,精灵乖巧,还需有一定的表演天份。
飘色的核心是色梗的制作,色梗是支撑“色仔”、“色女”的支架,一般用钢枝制成,巧妙利用力学原理,做到“色台”重心力的平衡,以免翻台.并巧妙地安排好“色仔”、“色女”的艺术结构造形分布.
观赏特点
飘色外形的巧妙之处是人物的造型动作和组合在整个飘色活动中都由真人装扮,并保持一个姿势和动作不变。所有造型动作和组合均由钢条铁管焊接成造型需要的结构,人物的动作则依靠在这些起承受与支撑作用的钢铁框架上,这些框架因人肢体的结构而设计,当造型人物穿服装时,其结构框架也被隐入服饰中,从外观看,不留意是看不到支撑的钢铁结构的。
起源
飘色(抬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安阳曲沟一带战乱频繁,被人称为“干戈沟”。有一年,孔子周游列国途经此地,有感于当地民风淳朴,便用老家曲阜之“曲”代替“干戈”,将其更名为“曲沟”,不仅希望两地结缘,同时希望曲沟远离战争。孔子临行时,村民们击鼓相送,并选择唱歌好的男童、女童,由众人抬到高桌上,边行边唱,以让远去的孔子能回望到高桌上的歌舞。
后来,村民们在喜庆自娱时,仍沿用了这种歌舞形式。因为是抬着歌舞,故名“抬歌”。经过不断的传承演变,后来,艺人们将高桌装饰成亭台楼阁的样式,给人以空中楼阁、云里雾里的感觉,故更名为“抬阁”。又因在高台上演出,也称“台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抬阁艺人们的制“阁”手法不断创新,“阁”也逐渐向高、峭、奇、险、美的方向发展。抬阁艺术已发展成为集戏剧与杂技为一体,集木艺、铁艺、画艺、扎艺、布艺等于一身的成熟的高台表演艺术形式。
-
上一篇: 广东生菜会是什么
-
下一篇: 沙湾飘色的艺术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