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吕氏春秋·仲夏纪》仲夏赏析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1:01:40

【原文】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蕤宾,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至,螳螂生,始鸣,反舌①无声。天子居明堂太庙②,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旃,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桷,养壮狡③。

【注释】

①反舌:百舌鸟,立春开始鸣叫,夏至而止,叫声婉转,如百鸟之音。②明堂太庙:南向明堂的中央正室。③壮狡:力大强健的人。狡:健。

【译文】

夏天第二个月,太阳运行在东井的位置,傍晚时分中星运行到亢的位置,第二天早晨中星运行在危的位置。这个月以丙丁日为主日,主这个月的天帝是炎帝,天神是祝融,动物则以凤鸟类为主,音以五音中的徵音为主,候气律管则应着六律中的蕤宾,以七为成数,味道以苦为主,气味则以焦为主。

以灶神为祭祀对象,祭品以肺脏为上。小暑到,螳螂出现,开始鸣叫,百舌鸟寂然无声。天子住在南向明堂的中间正室,乘坐朱红色的车,要骑赤红色的马,车上要插红色蟠龙旗,穿红色的衣服,佩戴红色的玉饰,主食是菽与鸡肉。祭祀所用的器皿要高大,供养力大健壮的人。

【原文】

是月也,命乐师修鞀鞞①鼓,均琴、瑟、管、箫,执干、戚、戈、羽,调竽、笙、埙、篪,饬钟、磬、柷、敔②。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原,大雩③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祭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农乃登黍。是月也,天子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令民无刈蓝以染,无烧炭,无暴布,门闾无闭④,关市无索;挺重囚,益其食,游牝别其群⑤,则絷腾驹,班马正⑥。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拚,身欲静无躁,止声色,无或进,薄滋味,无致和⑦,退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阴之所成⑧。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是月也,无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登山陵,可以处台榭。

【注释】

①鞀鞞(tǎo pí):乐曲演奏时,用来指挥的鼓。②钟、磬、柷、敔:磬:石或玉制成的打击乐器。柷:打击乐器,状如漆桶,中间有木椎,可以左右敲击,乐曲开始时击打。敔:打击乐器,形状像伏虎,用杖刷击,乐曲结束时击打。③雩:旱时求雨的祭祀。④门闾无闭:门:城门。闾:里巷的门。门闾无闭是为顺阳气,便利人民出入。

⑤游牝别其群:游:指放牧。牝:母兽,这里指母马。因母马已怀孕,所以放牧时要使它们与其他马群分开。⑥班马正:班:颁布。马正:有关养马的政令教化。正:通“政”。⑦无致和:不要希望各种滋味都调和在一起。致:尽。和:调。⑧以定晏阴之所成:晏:阳。阴阳相争,未知所定,所以君子要安静无为,以待阴阳成败的确定。

【译文】

这个月,命令乐师修整好鼓具,调节好琴、瑟、管、箫的音色,执放好盾、斧、戈、旗等舞具,调节好竽、笙、埙、篪等吹奏管乐器的音色,整饬好钟、磬、柷、敔这些打击乐器。命令有司为百姓向山川百源祈祷,隆重地为求雨而祭祀天帝,众乐齐奏。于是命令百县大夫以求雨的形式来祭祀前世对百姓有功的百君公卿,以求五谷丰登。农民才献上黍。这个月,天子就着雏鸡肉来品尝黍食,进献樱桃,先献给祖庙祭祀。

命令百姓不要割刈未长成的蓝草来做染料,不要烧炭,不要晒布,不要关闭城巷的门,不要在关塞市集征税;缓处重囚,增加他们的伙食,放牧时要把母马与群马分开,束缚公马的脚,颁布养马的政令。这个月,夏至,阳气在上覆盖,阴气在下升起,阴阳之气相遇而争,使事物各有生死之分。

君主要斋戒,居处必深,身体需静而勿躁,禁止女色,不要让嫔妃进御,减少美味,不要希望各种滋味调和在一起,止住欲望,定下心气,使身体各个器官静养,做事要审慎精详而不要急,以此来待阴阳的成败确定。鹿角脱落,蝉开始鸣叫,半夏草长出,木槿开花。这个月,不要在南方用火,可以住在高楼这些明亮的地方,可以向远眺望,可以登上山陵,可以站在台榭高屋,都为顺阳避暑。

【原文】

仲夏行冬令,则雹霰伤谷,道路不通,暴兵①来至;行春令,则五谷晚熟,百螣②时起,其国乃饥③;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实早成,民殃于疫④。

【注释】

①暴兵:指不义之兵。暴:害。五行说认为冬季天寒,主闭藏,仲夏行冬令,就会雹霰伤五谷,道路不通畅,暴兵来侵犯。②百螣(téng):指各种类似蝗虫的害虫。③饥:荒年。五行说认为春主生育,仲夏行春令,就会使五谷晚熟,害虫成灾,遭遇荒年。④疫:疾疫。五行说认为秋气寒凉,仲夏行秋令,就会使草木枯落,果实过早成熟,人民因时气不合而遭受病害。

【译文】

仲夏时节行使冬天的政令,就会使雹霰伤五谷,道路不通畅,不义之兵来侵犯;如果行使春天的政令,就会五谷晚熟,害虫成灾,国家遭遇饥荒;如果行使秋天的政令,就会使草木枯落,果实过早成熟,百姓因时气不合而遭受病害。

本文标签 吕不韦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