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三从四德的故事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胡适不禁文学成就引人注目,他的故事更让人好奇。胡适是“P.T.T协会”会长,俗称“怕太太协会”,还自我总结出男性的“三从四德”。
胡适去美国留学之前,在他十四岁那年,母亲就已经给他定了一桩婚事,女方叫江冬秀,是邻县的一家名门望族的千金,但胡适却对没见过面的江冬秀不感兴趣。在美国留学期间,母亲多次劝说胡适回国结婚,但胡适总是以“儿决不以儿女婚姻之私,而误我学问之大”为由拖延不归。
后来,母亲听说胡适大做文章批判旧式婚姻,甚至爱上了一名美国女郎,心里很是着急,并写信说:“外间屡有人传尔另婚不归云云,虽此等无稽之谈予皆当作过耳风,但尔屡稽归期之故实令予无从捉摸。”
为了宽慰母亲,胡适不再大谈婚姻自由,思想似乎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认为结婚自由和包办婚姻像一把双刃剑,都有好有坏。最终,胡适抵不过母亲的劝说,答应母亲回国与江冬秀完婚。1917年寒假,已经27岁的胡适与江冬秀在老家成婚,此时距离两人订婚时间已经过去了13年。
胡适与妻子,按现在的话来讲应该就是典型的先婚后爱。胡适曾说:“我认为爱情是流动的液体,有充分的可塑性,要看有没有人建造和建设的才能。人家是把恋爱谈到非常彻底而后结婚,但过于彻底,就一览无余,没有文章可做了……”
胡适认为,他和太太时时刻刻都在爱的尝试里,所以能保持家庭的和乐。的确,两人婚后相处得十分融洽,胡适对江冬秀可谓是百依百顺,是出了名怕老婆的男人,还自我总结出“三从四德”。
与旧社会不同的是,胡适与太太的家庭地位发生了互换,不是太太对他言听计从,而是他对太太尽到了“三从四德”之责。古语中所谓的“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中专门用于约束妇女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三从”指的是: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的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
而在胡适这里,“三从”变成了: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四德”也跟着变成了:太太化妆要等的,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胡适对太太的百依百顺,造成了外界以为他怕老婆而嘲笑他,而胡适不管别人怎样笑话他,他也不反驳,只是笑着说:“太太年轻时是活菩萨,怎好不怕?中年时是九子魔母,怎能不怕?老了是母夜叉,怎敢不怕?”
对于他怕老婆这个话题,胡适从不避讳,反而将之上升到了民主层次。胡适曾说:“一个国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则容易民主;反之则否。德国文学极少怕老婆的故事,故不易民主;中国怕老婆的故事特多,故将来必能民主。”
胡适与江冬秀携手走过了一生,1962年2月24日,胡适因心脏病病逝于台北,江冬秀痛不欲生,数度昏厥。胡适死后,江冬秀又独自生活了13年,直到1975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