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里的小髻是什么故事
《小髻》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狐对长山居民说,过几天就会搬来和他做邻居。狐不会想到,这句话几乎带来灭门之灾。
狐大概以为,人会善待邻居,远亲不如近邻。甚至可能天真的认为,还会“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是《桃花源记》里的一句话,意思是纷纷邀请到家里,设酒杀鸡做饭来招待。
这是一个其乐融融的想法,可惜太一厢情愿了。狐到的不是桃花源。知道狐要来,长山居民就打定主意要灭它们了。“共操兵杖往”,埋伏到一更,众寂不动。组织性和纪律性都让人惊叹。狐哪知道大难临头,连遱而出。村民一跃而起,挥杖痛击,“杖杖皆火”,打到地上起火星子,数十百狐瞬息四散。
狐对人是不设防的,《贾儿》篇里,贾儿问长鬣奴住哪里,长鬣奴就回答是北村。问他的主人是谁,就回答是狐兄弟俩。一问一答,老实得像个乡下孩子。
狐要是喜欢上谁,情深而专一。女狐喜欢上男子自不必说,《聊斋》里多的是这样的故事。《王成》篇里,王成的祖父百年前同一个狐仙相好,百年后,狐仙还帮助王成致富。其情竟然延续百年。可是不知怎的,男狐要是喜欢上女的,女的往往痰迷心窍,如疯如痴,结局很惨。《贾儿》篇里,贾儿就是因为狐迷惑了自己的母亲,才设计毒杀了狐。
感情方面,似乎对狐也不公平。
狐能千里摄物,却看不清对面的人心。狐以为以诚待人,就会换来真诚相待,狐哪知道人心叵测。所以遭到长山居民猝不及防的打击。
瞬息四散。惟遗一小髻,如胡桃壳然,纱饰而金线。
那是一个多美的小髻,用纱装饰,用金丝线缠绕,可以想见对它的珍惜。也许戴在一个狐少女的头上,不知戴着这个小髻,对着镜子,含羞带笑的看过几回。这样心爱的饰物也顾不得了,可见当时的逃窜是多么仓皇。
原文
长山居民某[1],暇居,辄有短客来[2],久与扳谈[3]。素不识其生平,颇注疑念。客曰:“三数日将使徙居,与君比邻矣。”过四五日,又曰:“今已同里,旦晚可以承教。”问:“乔居何所[4]?”亦不详告,但以手北指。自是,日辄一来。时向人假器具;或吝不与,则自失之。群疑其狐。村北有古冢,陷不可测,意必居此。共操兵杖往。伏听之,久无少异。一更向尽,闻穴中戢戢然[5],似数十百人作耳语。众寂不动。俄而尺许小人,连而出[6],至不可数。众噪起,并击之。杖杖皆火,瞬息四散。惟遗一小髻,如胡桃壳然,纱饰而金线。嗅之,骚臭不可言。
注释
[1]长山:县名,明清时属山东济南府,今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和滨州市邹平县长山镇一带。
[2]短客:矮客人。
[3]扳(pān攀)谈:谓主动找人闲谈。
[4]乔居:迁居。《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谓乔迁,迁居的美称。
[5]戢戢(jíjí及及):低语声;犹言唧唧哝哝、嘁嘁喳喳。
[6]连(lóu娄);络绎不绝。见《说文》段注。
译文
长山县有个居民,在家闲居,常有个矮个子人来,与他长时间闲聊,他一直不知道这个人是哪里人,干什么的,颇为怀疑。
一天,客人说:“过上三几天我就搬来住,咱们就成邻居了。”过了四五天,又说:“现在咱们已经同庄住了,早晚可以来讨教。”主人问他:“迁住在什么地方?”那人也不细说,只是用手向北指了指。从此,每天总来一次,时常向邻居借器具用。有的人吝啬不借给他,器具就不翼而飞。众人都怀疑他是狐。
村北有一个古墓,非常深,看不见底,众人怀疑他可能住在里边。大家拿着兵器、木棒去围剿他。有人趴在墓口听了听,很久没有动静。一更天将尽的时候,听到墓穴中好像有几百人对着耳朵小声说话。大家都一动不动地等着。一会儿,一尺多长的小人爬了出来,络绎不绝,数也数不过来。大伙一声喊叫,共同出击,每打到他们,杖杖都打出火来。转眼之间,小人四散奔逃。只留下一个小髻,像核桃那样大,上面还扎着纱,镶着金线。用鼻子嗅一嗅,骚臭不可闻。
>>>更多聊斋故事<<<
-
上一篇: 蛰龙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 西门庆一生到底霸占了多少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