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探索发现

古代天文奇观有哪些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6:52:52

不知何时起,饱腹之余,我们远祖在夜晚的篝火旁,开始了仰望天际,思索未知的历程;这是个美丽的偶然。透过观察星空,人类逐步理解星体的运行法则,掌握规律。就民生价值而言,日月星辰轨道的偏移,透露了时节的更替,物候的递嬗,与农业的兴起紧密相关;另一方面,天空中偶尔令人出乎意料的一些迹象,则或许暗示了某种吉凶灾变的可能性,对古人来说,这也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一件事,不可不多加留心。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天文奇观吧!

一:彗星袭月

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遮住月亮的天象。古时候也称彗星为“星孛”、“蓬星”或“长星”,民间多成为“灾星”、“扫把星”,人们便把战争、瘟疫等灾难归罪于彗星的出现。《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630多年。

二:白虹贯日

白虹贯日,即白色的虹霓横贯太阳。这里的“虹”并不是彩虹,而是一种“晕”的天象。日、月光线通过云中冰晶发生折射或(和)反射而产生的位于日、月周围的光圈、光柱、光弧、光点的总称。晕的出现常是天气转变的一种预兆。天气谚语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等。古人认为白虹如刀,日为君王,预示着君王被威胁的征兆。如《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因此白虹贯日作为成语意为将有重大的变革发生。

三:荧惑守心

荧惑指的是太阳系中的火星,因其荧荧似火,行踪不定,得此称呼。“守心”的“心”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心宿由三颗星组成,古人认为这三颗星,分别代表了皇帝和皇子,皇室中最重要的成员。“守心”是指火星在顺行和逆行的转折期间看似行进速度较慢,这个缓慢的转向过程叫做留,留在心宿区域徘徊不去,就是“守心”。

火星在东西方文化中都预示着战争、杀伐,因此荧惑守心的出现在古人看来并不是吉利的征兆。轻者天子失位,重者就是皇帝驾崩,丞相下台。对于“荧惑守心”最著名的记载便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而且巧合的是的确在秦始皇身上应验了。这也成为荧惑守心这一天象的神秘之处。

四:水星凌日

水星凌日发生的原理与日食相似。由于水星和地球的绕日运行轨道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一个7度的倾角。二者只有两个交点:升交点与降交点。因此,只有水星处于轨道上的这两个交点附近,而日水地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

五:秋星昼见

《资治通鉴》公元前185年“秋,星昼见。”在公元前185年的秋季,星星在白昼出现。星星在白昼出现,这太不可思议了,唯一的可能就是日全食。可是,日全食在书中都有单独记载的,可见这种情况并非日全食。

六:两月相承

《资治通鉴》公元前32年八月,有两月相承,晨见东方公元前32年,八月份,早上东方天际,一上一下,出现了两个月亮。晚上同时出现两个月亮,恐怕是闻所未闻。

七:日夜出

《资治通鉴》公元318年“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公元318年,十一月份,太阳在夜晚出现,高度只有三丈!你们见过太阳在夜晚出现吗?而且高度仅仅只有三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