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丁谓为什么是溜须一词的由来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7:50:38

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祥符中,禁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拆弃瓦砾灰壤实入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宋朝祥符年间,宫中发生了一场大火,烧毁了宫殿。随后丁谓被任命为重修宫殿的负责人。

实际上,丁谓接手这个活,面临三个难题:

一是取土难。皇宫附近没有土源。

二是运输难。没有水运可以大量运输建筑材料,比如木料、沙石等到工地现场。如果依靠陆运的话,既耗时又费钱。

三是收尾工作难。建筑工地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清运同样面临难题。

厉害的是丁谓一招就化解了这些难题。他的方法很简单,就地取材,挖掘大马路取土。很快,这条通往皇宫的马路就被挖成了一条深沟,接着他又将开封附近汴水的水引到深沟里,这样建筑材料可以直接走水运直达工地现场。工程完成后,他又将建造宫殿产生的建筑垃圾直接填在深沟里,于是这条深沟又成为街道马路了。也就是说,丁谓在处理重修宫殿这个复杂的问题上一举三得,充分利用运筹学原理,完成了取土、运料、处理废物三项任务。以至于连沈括很叹服,极力推崇,写进了他的《梦溪笔谈》。

这个丁谓,真可以说是大宋朝的第一聪明人。

这个聪明人,科举成名,最后成了大宋的宰相。

当年丁谓自从入居三司首脑之位后,有机会经常接触天子和宰相等,爬的越高,看到的就越多,也越复杂,爬上高位的他看到了朝中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与权力斗争。随着朝堂的权力斗争进入到白热化的程度,他看到王钦若为首的一股势力赢得了宋真宗皇帝的欢心,对寇准展开了巧妙的围攻,最终加重了天子的猜忌心,导致功高震主的寇准下台后。他发现了一个官场生态,那就是率直有功者不一定能容于帝王,反倒是奉迎溜须者得宠。

那么丁谓是怎么溜须拍马的呢?

随着地位的上升,丁谓变了,变得越来越世俗,也越来越圆滑,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越来越多的将自己的聪明才干运用在了政治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中书省举行宴会,觥筹交错间,宰相寇准没留心,一点汤汁滴到胡须上了。身为副宰相的丁谓见状,忙上前给他拭去。寇准是个心直口快和正直的人,他很鄙夷这种做法,结果当着所有人的面呵斥丁谓:“堂堂一个副宰相,给上司溜须,成何体统!”

“溜须”一词指代巴结、讨好之意便由此而来。

有一次,丁谓陪宋真宗钓鱼,半天也钓不到一条鱼。宋真宗很郁闷,丁谓见状,忙赋诗两句: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钩迟。两句诗说的宋真宗龙颜大悦。丁谓这马屁确实拍得果然有水平,文化人溜须拍马起来就是不一样。而丁谓靠着这手绝活,飞黄腾达,尤其是在帮助宋神宗完成了泰山封禅的事情后,丁谓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本文标签 丁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