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姚广孝三个预言都说的什么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7:39:04

一语成谶!自古以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总有那么几个,仿佛天神下凡般的“预言家”,真能做到一语成谶!

黑衣僧人——姚广孝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位“预言家”姚广孝,洪武年间被朱元璋选中,做了燕王朱棣的属官。从此便与朱棣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封疆守土,还是起兵造反,这位黑衣僧人都给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

首先,便是在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中,姚广孝便为朱棣策划了一个非常正确的战略抉择。当时,燕王朱棣刚刚起兵,便被建文帝派出的老将耿炳文给拦住了去路。久经沙场的朱棣面对对这根又老又硬的“骨头”,竟然无计可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棣的被动局面会越来越危险。因为建文帝毕竟是当时唯一的正统皇帝,虽然燕王打的是清君侧的名义,但明眼人谁都看得出来,醉翁之意根本不在酒!所以,这时候朱棣要想继续活下去,就必须想个办法,来解决现在的尴尬局面。

于是乎,我们的主人公姚广孝站了出来。当时的姚广孝正留守于北京(燕王封国),他在得知朱棣进退两难的境地后,献出了一个计策。他在信中对朱棣说:“我们的目标是那个坐在南京城里的皇帝,不是什么耿炳文,干嘛非要和他过不去?我们不如绕过他,直取南京!”

这个计策,从现代角度来看,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当时的天下大势,已经是平分秋色,而建文帝又略占上风,毕竟人家是正统。所以,只要局势发生稍微一点的倾斜,天下大势就会豁然开朗。燕王朱棣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南京,拿下建文帝,其他地方的阻力和政府军,仅仅是一道诏书足以。

后来,发生的事大家应该都知道。朱棣听取了姚广孝的建议,绕过耿炳文并且在他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拿下了南京,成了新一任明朝皇帝——永乐。

可以说,姚广孝的建议,是朱棣勒兵北京的重要前提。好在朱棣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姚广孝日后成了他的亲信兼首席谋士。

大明王朝百年三剧变!

说完了姚广孝的功绩,我们就回归正题,说一说他那惊世骇俗的预言。

谓百年三剧变:

“一曰:飞龙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与陛下;二曰:龙战于野,血色玄黄,主兄弟争于室,溅血禁中;三曰:白龙鱼服九年,亢龙有悔,堕于地,又溅血禁中,仇杀无尽无期。”

这三条预言是何意思?我在这里先给你卖个关子,先不告诉你这是何意,要告诉你的是,这三条预言,在大明王朝竟然一一实现了!

接下来,请看详解。

一曰:飞龙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与陛下。

这句预言,重点就在这个“陛下”。当时姚广孝推出这些预言的时候,明朝已经归了朱棣,所以,再结合太子遽亡,很显然,这说的是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有燕王朱棣发动的反动战争,意在推翻自己的亲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夺取皇位。早在朱元璋在世时,他的长子也就是大明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而朱元璋为了弥补自己对儿子的愧疚,于是没有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其他儿子,而是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后来,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虽然大位已定,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些藩王的举动让建文帝看在眼里感到深深的不痛快。所以,在一帮大臣的撺掇下,建文帝开始了削藩。结果,经过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触怒了大部分藩王的利益,首当其冲的便是燕王朱棣。

终于,朱棣不再忍让,开始了自己的造反之路。中间的战争过程我们就不再细说了,最后,朱棣赢了,朱允炆输了。大明王朝由建文换成了永乐。

这个事件,因朱棣起兵时打的“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史称——靖难之役。

二曰:龙战于野,血色玄黄,主兄弟争于室,溅血禁中。

这句预言,从表面能看出来的,仅仅是“主兄弟争于室”,然后再根据明朝初年的历史事件来分析,也不难看出,描写的是宣德年间的“汉王之乱”。

明朝宣德皇帝是永乐之孙,洪熙皇帝朱高煦之子。在朱棣还在世时,就立储之事,犹豫不决。一方面,按照立嫡立长的说法,应该立朱高炽为太子,但朱高炽常年生病,身体不佳;另一方面,朱棣又想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因为他作战勇猛,又立有战功,但为人凶狠残暴。

这样一来,在朱棣那里就成了一个难题,到底立谁呢?终于,在国师姚广孝和许多大臣的劝说下,朱棣定下决心,立嫡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也正是因为如此,次子朱高煦暗地里有了埋怨。

本来,太子位已定,就应该天下太平。可谁知,不久朱棣驾崩,而新任皇帝朱高炽仅仅在位一个月也因病逝世了。这便激起了汉王朱高煦心中积压已久的不满,不久,起兵造反。但宣德皇帝朱瞻基并非建文帝,软硬兼施,三下五除二便平息了这场叛乱。

因为这场叛乱是由朱高煦发动的,所以史称“汉王之乱”。

三曰:白龙鱼服九年,亢龙有悔,堕于地,又溅血禁中,仇杀无尽无期。

这一条,关键词很多“九年、亢龙有悔”等等,再根据史实不难看出,说的是夺门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教唆下,率大军五十万征讨蒙古瓦剌部,结果被瓦剌军队消灭殆尽,皇帝还被俘虏了。但瓦剌军队丝毫没有止步的意思,继续进攻,兵锋直指北京城。

于是,在大臣于谦的指挥下,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打响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立朱祁镇之弟,朱祁钰为监国,不久称帝。瓦剌部本想拿着朱祁镇当挡箭牌来着,可没想到明朝的皇帝还能注销,所以,在打了几场败仗之后,知道攻下北京已经没有希望了,就引兵北归了。(当然,带着朱祁镇一起回去的。)

然后,又因为种种原因,明朝政府与瓦剌部的条件一直没有谈妥,瓦剌部渐渐也就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耐心。就这样,朱祁镇在蒙古草原度过了九年之期。后来因为明朝的极力争取,终于,朱祁镇回归北京。

但国无二主,朱祁镇回来后便只能当一个太上皇,没有实权,被朱祁钰幽禁起来了。不久,事情又发生了转机,一群不满于现状的大臣、将领、太监,在经过精密的谋划后,发动了政变,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位。

史称夺门之变。

本文标签 姚广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