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施世骥是什么人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7:25:45

施世骥(1661—1719),字文中,福建晋江人,隶属汉军镶黄旗,靖海侯施琅第四子。施世骥生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早年随其父施琅将军征战,并“备器械,输糗粮”,协助施琅准备东征。

能文,尤攻骑射。闽浙总督姚启圣一见器许,隶制军。自效平海,时分领一旅为授剿。康熙二十年(1681年)随其父施琅将军征战,并“备器械,输糗粮”,协助施琅准备东征。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随施琅渡海东征,师克澎、台,论功以左都督改授部郎,量移主事。除浙江严州府同知。仕至广东廉州府知府。著有《清峰集》。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后他从征澎、台,立有战功。据《康熙起居注》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条记载,兵部题提督施琅题请议叙伊子施世骥以文职用”,但清廷没有同意。

合浦县志民国版记载施世骥曾任廉州知府。"施世骥,汉军镶黄旗人,军功议叙。康熙四十三年任,五十八年卒于官。"

施世骥颇有办事能力,在具体负责筹措军需物资时,将事情做得井井有条,保证了东征舟师的后勤供应。施琅收复台湾后,留任福建水师提督,坐镇于厦门。施世骥被任命为廉州知府。

施世骥在广东廉州知府任上,兴建义学、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为发展该地的农业生产做出较大的贡献。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廉州发生饥荒,伴随瘟疫盛行,施世骥为受灾地区发放粮食和药品,救济灾民,深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康熙对其政绩赞誉有加,称他为官公明正直。

大哥施世泽,又名世鬃,继给其亡兄施肇科为嗣,“候授部郎”;二哥施世纶,著名清官;三哥施世骝,“候授部郎”,“有政声”;五弟施世騋,“以贰守主曹职铨,耽文章诸翰”,时随父在福建水师提督任所;

六弟施世骠,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与其父攻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从征噶尔丹。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贵举事,施世骠以合围的方式进剿,与蓝廷珍会师台湾府。

七弟施世骅,“吏才敏练”,授润州(今镇江)郡佐,时亦随父在福建水师提督任所;八弟施世范,没有官职,留在京师施府中“候廷阙”。

施世骥的父亲就是著名的清初将领施琅。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康熙时领军收复台湾。

施世骥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诛杀了施琅父亲与兄弟。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本文标签 施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