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家杨凤生平简介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3:49:58

杨凤(1920年11月-2015年12月29日),云南丽江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动物营养学奠基人之一。

1941年起,杨凤先后在云南昆明西南联大、美国艾奥瓦州州立农工学院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51年10月回国工作。1952年11月起,他先后担任四川大学农学院牧医系教研室主任,四川农学院副院长、院长,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名誉校长,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

杨凤教授毕生致力于动物营养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立志于振兴中国的养殖业。

人物生平

1920年11月,杨凤出生于云南丽江。

1938年,杨凤就读于云南丽江中学。

1941年起,杨凤先后在云南昆明西南联大、美国艾奥瓦州州立农工学院(现依阿华州立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1945年,24岁的杨凤尚未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便考取了公派留美的资格。杨凤在西南联大读的是化学系,报考公费留学考的是化工,可临走时,有人动员说“中国很穷,很缺乏农业人才,希望有人学农业”,杨凤于是决定改学畜牧。

1951年,杨凤即将获得动物营养学博士学位的时候,周恩来总理欢迎中国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讲话传到美国,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激起了极大的反响。这时,先期回到中国的华罗庚教授在美国《华侨日报》上发表了著名的《归去来兮》。

杨凤受到感召后向校方提出了回国的要求。导师劝他留在美国,但他放弃了,并冲破美国的阻挠,于1951年回到中国。

1952年11月起,杨凤先后担任四川大学农学院牧医系教研室主任,四川农学院副院长、院长,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名誉校长,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

“文革”期间下放农村期间,杨凤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喂猪、扫圈、挑粪、种地各种累活一起干,但他从不抱怨,没有放弃养猪研究。在当时提倡养猪以青粗饲料为主、精细饲料为辅的大气候下,杨凤冒着政治风险指出养猪应讲科学,应走配合饲料的道路。他的这一说法在当时受到严厉的批判。

他只好对如何利用纤维酶提高粗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研究,并参照美国做法率先在国内提出用消化能来替代的观点,使中国有了更科学的能值评定体系,对中国猪的饲养研究具有重大影响。

1989年,在杨凤的带领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被批准为本专业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

2015年12月29日上午8时2分,杨凤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逝世,享年96岁。

人物评价

杨凤同志在动物微量元素营养研究和中国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杨凤同志终身胸怀献身教育之志,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育人塑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

杨凤同志的一生是爱党爱国爱校、襟怀坦荡的一生,是耕耘奉献、谦虚谨慎的一生,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一生,他是一座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的丰碑。

他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对社会主义信念坚贞不渝,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作风务实、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民主政治建设,为改革发展建言献策,保持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民主党派人士的高尚品质。

他甘为公仆,一心为民,爱岗敬业,公而忘私,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规律办学治校,带领和团结广大教职工艰苦奋斗、拼搏奉献,为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尊重知识,学识渊博,勇于创新,学以致用,始终以兴农报国为己任,是潜心科研、服务“三农”的模范和榜样。

他呕心沥血,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甘为人梯,培养年轻人不辞辛劳,不计较个人得失,表现了高尚的师德精神和学者风范。他德高望重,淡泊名利,爱护人才,提携后进,是和蔼可亲的长者、平等待人的典范,是深受师生的敬重爱戴的前辈。

他的一生与百年川农大同行,他的感情与百年川农大相依,他的品质与百年川农大相融,堪称“川农大精神”的铸就者、传承者、弘扬者和实践者。

杨凤同志的辞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优秀党员,是教育和科技战线的重大损失,是四川农业大学的重大损失。他的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传承和弘扬他为人民、为科学、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以更大更好的成绩告慰他的英灵。

本文标签 纳西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