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哥舒翰生平简介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2:47:32

哥舒翰(704年—757年),复姓哥舒,安西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突骑施族。唐朝名将,安西副都护哥舒道元之子。

文武双全,仗义重诺,成为河西节度使王倕帐下衙将。在王忠嗣接任河西节度使后,哥舒翰深得赏识,授大斗军副使、左卫中郎将。屡次打败吐蕃,拜右武卫将军、陇右节度副使。天宝八载(749年),发动石堡城之战,取得大捷,拜特进、鸿胪卿、御史大夫。开疆拓土,屡建功勋,迁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保,进封凉国公,迁河西节度使,封为西平郡王。爱好饮酒,纵情声色,身患风疾,回归长安。安史之乱后,拜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前赴潼关拒敌半年。在宰相杨国忠催促下,仓促出战,发动灵宝之战,兵败被俘,被囚于洛阳。

至德二载(757年),为反贼安庆绪所害,追赠太尉,谥号武愍。

家世出身

哥舒翰为突骑施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世居安西龟兹(今新疆库车县),母亲尉迟氏是于阗王的公主,家境豪富。

哥舒翰文武双全,仗义重诺,显示了非同一般的资质,喜欢喝酒赌博,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出息。四十岁那年,哥舒翰的父亲去世。按照汉家礼节,在长安客居三年,遭到长安县尉轻视。哥舒翰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感慨之后,发愤改变志向,进入河西节度使王倕帐下从军。

初露锋芒

天宝元年(742年),王倕攻取了新城(今青海门源市),交给哥舒翰经营。哥舒翰治军有方,号令严明,三军无不为之震服,开始了军事生涯的起步。

天宝五载(746年),王忠嗣兼任河西节度使,很快发现了哥舒翰这个人才,对他十分欣赏,提升他为牙将。

哥舒翰喜欢读《左传》、《汉书》,轻钱财而重义气,士兵们都归服他。王忠嗣又任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辅佐安思顺。王忠嗣曾经派哥舒翰到新城去征讨吐蕃。有个副将见哥舒翰时礼节傲慢,不听哥舒翰的指挥,哥舒翰就用木棒打死了人,军士凛然。哥舒翰被任命为左卫郎将。后来吐蕃来犯,哥舒翰苦拔海迎击敌军。苦拔海一战,吐蕃军分成三队,从山上接连冲下,哥舒翰持半段枪迎着吐蕃军的兵锋攻打吐蕃军,把三队吐蕃军都打败了,无不摧靡,因此而知名。

天宝六载(747年),哥舒翰被提拔为右武卫将军,充当陇右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此前,吐蕃每当麦熟的时候,就率部队到积石军收割庄稼,一齐呼喊为“吐蕃麦庄”,前后没有人敢抵御他们。哥舒翰就任后,派王难得、杨景晖等人暗中引兵到积石军,设埋伏等待吐蕃军。吐蕃的五千骑兵抵达,哥舒翰在城中率领骁勇战士骑马攻击,将吐蕃骑兵几乎杀尽,剩余的有些逃跑,埋伏的兵士半路拦截攻击,一匹马也没有回去。翰有个家奴名叫左车,年龄十五、六岁,有膂力。哥舒翰擅长使用长枪,追赶上吐蕃军后,用枪搭在他的肩上喝斥对方,吐蕃军惊恐回头,哥舒翰便用枪刺中其喉,都往上挑高三到五尺再落下,没有不死的。左车就下马斩首,主臣配合默契,成了常事。

营救主帅

唐玄宗晚年,依然极重边功。天宝六载(747年)七月,他让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攻打吐蕃据守的石堡城(今青海湟源西南),对此,王忠嗣却有自己的看法:“石堡城地形险固,吐蕃举国而守。攻下此城,肯定要死数万士兵。所得不如所失,倒不如休兵秣马,见机行事。”唐玄宗很不高兴,十月,唐玄宗派将军董延光攻打石堡城,下令王忠嗣出兵配合,王忠嗣不得已协助董延光,却没有全力以赴,石堡城到期未能攻克,董延光将责任尽数推到王忠嗣身上,这时,宰相李林甫也来落井下石。

李林甫让王忠嗣从前的一个下属到京城告状,对王忠嗣进行诬陷,“我与忠王(后来的唐肃宗)从小一起长大,当拥戴他为太子。”唐玄宗大怒,将王忠嗣召回朝中,严加审讯。唐玄宗又征哥舒翰入朝,有人劝哥舒翰多拿一些金帛去营救王忠嗣,哥舒翰坦言,“如果正道尚存,王公一定不会冤死。如其正道将丧,多贿赂又有什么用。”于是只带一个包裹入朝。

唐玄宗与哥舒翰谈得十分投机,他让哥舒翰取代王忠嗣的位置,担任鸿胪卿、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充任陇右(今青海乐都)节度使。临别时,哥舒翰极言王忠嗣无罪,唐玄宗不听,转身离开,哥舒翰叩头跟随进言,言辞慷慨、声泪俱下。唐玄宗有感于哥舒翰的赤诚,明白了王忠嗣是冤枉的,终于高抬贵手,仅以阻挠军功的罪名将王忠嗣贬为汉阳(今湖北)太守。在这之前,唐玄宗曾因为同样的原因,毫不犹豫地杀掉了三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婿,能够如此对待自己抚养过的王忠嗣,已经是非常难得了。经过这件事,朝廷上下对哥舒翰交口称赞,都认为哥舒翰侠义而勇壮。

攻屠石堡

天宝七载(748年),哥舒翰在青海建造神威城,吐蕃来攻,哥舒翰击败之,哥舒翰又在青海龙驹岛建造应龙城,吐蕃因此不敢靠近青海湖。

王忠嗣被贬以后,无人再敢忤逆唐玄宗开疆拓土的心愿,哥舒翰被委以重任后,当然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他采取步步为营的方略,在青海(今青海湖)修建神威城,把尖刀伸到了吐蕃军的眼皮子底下,吐蕃人不甘受制,乘着大雪冰封,攻陷此城,唐军奋起神威,很快夺回了这座桥头堡。哥舒翰再建一座应龙城,与神威城互为掎角,在此城派驻了两千人,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到了哥舒翰手中。唐军节节胜利,再次把目光投向了石堡城。

石堡城的地势极为险要,只有一条山路通往城中,雄伟坚固,易守难攻,一向为吐蕃军的前沿阵地。吐蕃控制此地可以极大牵制陇右唐军,唐朝控制此地则可以控制方圆数十里内的吐蕃军行动自由。正因为此地军事价值极高,吐蕃动用全国的力量防御石堡城。唐军多次试图夺回石堡城,都未能奏效,这次,唐玄宗势在必得,将朔方、河东等地十万多士兵统归哥舒翰指挥,以倾国之力,奔袭石堡城。

天宝八载(749年)六月,一场攻坚战打响了,唐军加上突厥阿布思部共有兵力六万三千人。但是,吐蕃人据险而守,他们贮藏了足够的檑木和滚石,牢牢封锁了通往城中的唯一山道。唐军猛攻数日,仍然不能得手。哥舒翰焦急万分,他要杀一儆百,拿攻城先锋官高秀岩、张守瑜开刀。高秀岩、张守瑜恳求宽限三日,如果到期不克,甘心伏罪。唐军不惜一切代价,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锋,死伤数万人之后,终于如期攻下了石堡城。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切都正如王忠嗣的预料。此战吐蕃方面有四百人被俘,其中包括大将铁刃悉诺罗。但是这根据史料记载的吐蕃对石堡城是“举国守之”,被俘人员远不是石堡城之战吐蕃军的总数,被唐军杀死的吐蕃军远多于被俘者。唐军攻占石堡城。唐玄宗十分高兴,哥舒翰因军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给予一个儿子五品官,赐物千匹,赐庄园一座,加摄御史大夫。

天宝十一载(752年),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13]天宝十二载(753年),哥舒翰再次击败吐蕃,攻占洪济、大漠门等城,占据九曲之地。

唐军在河西、陇右的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到了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与吐蕃的分界线已经推进到青海湖以西。“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哥舒翰每次入朝,总是骑着白骆驼,一天就能行走五百里。

天宝十三载(754年)七月,哥舒翰在新收复的九曲设置了洮阳(今甘肃临潭西南)、浇河(今青海贵德境)二郡,成立了宛秀、神策二军,神策军后来在唐代宗逃难时护驾有功,入京成为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禁军,唐德宗、唐宪宗时常以此军讨伐藩镇,长安西面和北面防御吐蕃的部分任务也由神策军来承担,宿卫和征战,神策军充当了顶梁柱的作用。

哥安之争

李林甫与安禄山交好,哥舒翰则与杨国忠关系融洽,杨国忠取代李林甫成为宰相以后,拉拢哥舒翰,打压安禄山。唐玄宗得知哥舒翰与安禄山、安思顺关系不睦,趁三人一同入朝的机会,撮合他们冰释前嫌。唐玄宗派宦官高力士设宴款待哥舒翰和安禄山,让皇帝眼中的两个大红人以兄弟相称。安禄山酒足饭饱之际,主动向哥舒翰示好,“我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你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我们的血脉如此类同,怎能让人不感到亲近呢?”哥舒翰读过不少史书,回答得颇有意思,说:“古人云,野狐向着自己出生的洞窟嗥叫,是不祥的兆征,因为它已忘本,我哥舒翰怎能不尽心呢。”安禄山认为是在讥讽他是胡人,大怒,指着哥舒翰破口大骂,“你这突厥竟敢如此说话!”哥舒翰正要起身回骂,高力士向他连使眼色,哥舒翰才停止。哥舒翰屡立战功,加上宰相杨国忠要拉拢他一同对付安禄山,官运亨通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天宝十二载(753年),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进封凉国公,食实封三百户,不久,进封西平郡王。次年,再拜为太子太保,加实封三百户,兼任御史大夫。

病废出征

哥舒翰嗜酒如命,醇酒美人,时时相伴,以致身虚。

天宝十四载(755年)二月,在他入朝面圣的路上,行至土门军时,因为洗澡导致突然中风,昏迷很久方才苏醒过来,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回京以后,只好在家中闭门不出。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越演越烈,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天宝十四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领十五万蕃、汉兵,诈称奉了朝廷密旨,以讨伐杨国忠为名,杀向洛阳、长安,长期以来,唐朝的兵力布置外重内轻,安禄山的部队战斗力甲于天下,一时间叛军长驱直入,占领了黄河以北的很多郡县。唐玄宗这才大梦初醒,仓猝部署对安禄山的防御。他让名将封常清、高仙芝领兵御敌,无奈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唐军一路败退,洛阳失守,只得退守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坚壁不出。唐玄宗接受不了这样的挫折,又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诬陷,派人将封常清、高仙芝斩首示众,朝廷丧失了两员经验丰富的大将,为后面的惊天祸患埋下了伏笔。

这时,唐玄宗想到了病废在家的哥舒翰,虽然哥舒翰以身体原因极力推辞,但最后还是接受了皇帝的任命。唐玄宗又让田良丘充任行军司马,马军指挥王思礼、步兵指挥李承光等人担任属将,领军二十万,赴潼关拒敌。临行,唐玄宗亲自饯行,让百官到郊外相送,又加封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对哥舒翰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封大燕皇帝,他的族弟安思顺因为事先向唐玄宗告发安禄山的谋反图谋,因此没有被唐玄宗问罪。但是,哥舒翰一向讨厌安思顺,这时,大权在握,就让人伪造了一封安禄山写给安思顺的信,假装在潼关城门口抓住送信人,让安思顺背上了无法辩解的黑锅,安思顺和弟弟安元贞都被朝廷处死,家人都被流放到了岭南荒芜之地。兔死狐悲,一向支持哥舒翰的杨国忠也感到后背冷嗖嗖的,他担心哥舒翰下一个要清除的敌人就是自己。

当时人们都认为安禄山的叛乱是杨国忠的逼迫所致,所以哥舒翰的部下王思礼就劝说哥舒翰:“安禄山造反,是以清除杨国忠为借口,如果我们留兵三万镇守潼关,其余精锐回师京城,诛杀杨国忠,安禄山的进兵就没了借口,这是汉挫败七国的计策,你认为怎么样?“哥舒翰也有此意,但又考虑到,真要如此行动,自己就成了安禄山第二了,最终没有采纳王思礼的意见。

但是,二人的谋划很快传到了杨国忠那里,杨国忠担心死无葬身之地,为了自保,杨国忠想出了一条对策,他征得了唐玄宗的同意,招募了三千精兵,由心腹统领,日夜训练,又招募了一万人屯兵灞上,由心腹杜乾运统领,名义上是抵御叛军,实际上是防备哥舒翰。哥舒翰心知肚明,马上上表请求将灞上的军队纳入潼关军队的统一指挥,又以商讨军情为名,将杜乾运召到自己的大营,将其斩首,吞并其军。经过这次较量,杨国忠恐慌万状,哥舒翰也整日不安,一将一相,都在心里打鼓。

哥舒翰据守潼关以后,因为身体原因,难以处理日常军务,遂委任行军司马田良丘主持大局。田良丘不敢独断专行,就让王思礼主管骑兵,李承光主管步兵,偏偏王思礼和李承光互不服气,常常争执不下,不肯好好配合,致使军中号令不一。加上哥舒翰统军又“严而不恤”,唐军士气低落,人无斗志。

潼关之败

此时,李光弼与郭子仪率军接连大败叛军史思明部,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叛军东进被张巡阻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南下又被鲁炅阻于南阳(今河南邓州),安禄山腹背受敌,一度打算放弃洛阳,回老巢范阳固守。潼关在哥舒翰的经营下,固若金汤,叛军主力对潼关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延续半年之久,都劳而无功,西进长安的目标变得十分渺茫。哥舒翰乃一代名将,对当前形势看得十分清楚,数次上疏唐玄宗,认为安禄山虽然占据了河北广大地区,但手下尽是蕃将胡人,所到之地烧杀抢掠,百姓决不会归心。如果唐军坚守潼关,叛军久攻不下,一定会军心涣散,众叛亲离,到时趁势出击,大局可定。

当时形势也确实向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各地捷报频传,令唐玄宗重新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杨国忠也不停地在一旁煽风点火,要求唐军兵出潼关,与叛军决战。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谗言,不断派中使催促哥舒翰,哥舒翰再三向皇帝表奏,“安禄山久在军中,精通兵法,有备而来,利在速战。叛军暗藏精锐,以老弱病残引诱我军,肯定有诡计,如果我军轻出,必然落入叛军的圈套,到时悔之不及。”唐玄宗此时已经被冲昏了头脑,听不进哥舒翰的金玉良言,反而严词苛责。

唐玄宗以“贼方无备”为由,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使者“项背相望”,给哥舒翰造成极大压力,有了高仙芝、封常清的前车之鉴,哥舒翰当然知道抗命的后果是什么。

天宝十五载(756年)阴历六月四日,哥舒翰“恸哭出关”,唐军驻扎于灵宝(今河南灵宝)西原。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叛军依山傍水精心布阵,只等唐军闯入伏击区。初八,决战打响了,王思礼率五万精锐一马当先,庞忠等人率十万大军紧随其后,还有三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叛军故意示弱,队伍不整,唐军果然中计,一路前行,被诱进隘路。山上无数滚木檑石如冰雹般砸下,唐军在隘道上却没有周转余地,死伤枕籍,遭到重创。

哥舒翰眼见大势不好,急令毡车在前面开路,叛军早有后手,把数十辆点燃的草车推下山谷,很快烈焰熏天,唐军看不清目标,只知道胡乱放箭,直到日落时分,弩箭用尽,才发现没伤到敌人分毫。此时,叛军统帅崔乾祐命令精锐骑兵从唐军背后杀出,前后夹击,唐军根本发挥不了人多的威力,乱作一团,溃散逃命,掉进黄河淹死的就有几万人,绝望的号叫声惊天动地。黄河边的唐军争相挤上运粮船,由于超载,几百艘运粮船最后都沉入了黄河河底。剩余的唐军把军械捆绑在一起,以枪当桨,划向黄河对岸,最终上岸的士兵仅有十分之一二。潼关城外挖有三条堑壕,均宽二丈,深一丈,逃回的唐军坠落其中,很快就填满深沟,后面的人踏着他们的身体,才跑回潼关,哥舒翰清点人数,二十万大军,仅仅剩下八千人。

叛军潜锋蓄锐,引诱唐军弃险出战,决战之际,又假装不敌,引诱唐军进入埋伏圈,使哥舒翰遭到平生未有的失败,他常胜将军的声名,也因此付诸东流。诗人杜甫在他的《潼关吏》中感慨“谨嘱关防将,慎勿学哥舒”。

哥舒翰收拾残兵败将,重新守住关口,想继续与叛军周旋。叛军稍事休整,就向唐军直扑过来。哥舒翰提拔起来的蕃将火拔归仁等人眼见大势已去,打定主意,劫持了哥舒翰,将哥舒翰的双脚绑在马腹上,连同其他不肯投降的将领,一起押往东去

。这时,叛军将领田乾真赶到,火拔归仁就投降了他,几十名唐军将领被送往洛阳,潼关失陷了,长安岌岌可危。安禄山见到哥舒翰后,得意洋洋,“你过去一直看不起我,如今怎么样?”哥舒翰此时却完全没有了英雄胆色,居然跪在安禄山面前,伏地谢罪,“肉眼不识陛下,以至于此。陛下是拨乱之主,天命所归。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我为陛下招降他们,可一举平定这三方唐军。”安禄山大喜,马上将哥舒翰封为司空,又命人将火拔归仁拖下去斩首示众,以此向哥舒翰示好。哥舒翰昔日手下诸将接到书信后,都复书责骂他不为国家死节,有失国家大臣的体面,安禄山大失所望,就把哥舒翰囚禁在禁苑之中。

死不逢时

灵宝之战使战场形势急转而下,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姐妹,还有自己的皇子、皇孙,加上官员和禁军数千人,仓皇逃往蜀地。队伍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时,禁军将士终于忍无可忍,杀掉了杨国忠及其党羽,又迫使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皇太子李亨在众人的拥戴下,来到朔方,指挥抗敌,七月,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登基,是为唐肃宗,唐玄宗被遥奉为太上皇。

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害,安庆绪在洛阳自称皇帝。唐军集结几十万兵力,加上数千勇猛善战的回纥骑兵,采用梯次配置、两面夹击的战术,接连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安庆绪大败之后,逃往邺城(今河南安阳市)固守,临行前,将哥舒翰等三十余名被俘唐将全部杀害,哥舒翰一代名将,死得如此窝囊。唐朝廷没有忘记哥舒翰以往开疆拓土的功劳,追赠太尉,谥号“武愍”。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四·高封哥》《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哥舒高封》有记载。

本文标签 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