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明的生平简介
范正明(1929年3月-2020年4月17日),生于湖南长沙,著名剧作家、湘剧大师、国家一级编剧,曾任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湖南省文联原秘书长、执行主席,著有湘剧《百花公主》、《琵琶记》、昆曲《荆钗记》、湘剧《白兔记》等,曾获“昆曲艺术优秀主创人员奖”。
2020年4月17日,范正明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人物生平
范正明,原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剧作家,出身梨园世家。
50年来发表戏剧、影视作品四十余件,戏剧诗文近百篇;其中《百花公主》获湖南省文艺创作奖。《芙蓉》文学奖;改编湘剧高腔《琵琶记》上、下集,获中国文化部授予的"文华"剧本奖;与人合作的朦胧色宽银幕电影《一个女人的命运》被列为建国35周年献礼片;电影故事片《国歌》获得夏衍文学剧本二等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被列为建成国50周年献礼片;电视《湖南和平起义》获得全国电视片二等奖;改编的湘剧高腔《白兔记》获湖南省首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
2020年4月17日,范正明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人物成就
范正明出身梨园世家,数十载寒暑春秋潜心艺术,在戏曲创作方面成果丰硕,可谓湖南剧界翘楚。尤其新时期以来,他坚持整理改编传统戏,为繁荣与发展社会主义戏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代表作《百花公主》、《琵琶记》(与彭俐侬合作)、《白兔记》(与谢让尧合作)屡获殊荣,原因在于:它们虽源自传统戏,却被作者灌注了新时代的艺术精神,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作了创造性的重构,因而明显地比原本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
范正明晚年为挽救心爱的湘剧艺术,编写了《湘剧高腔十大记》《湘剧名伶录》《湘剧剧目探微》《含英咀华——湘剧传统折子戏一百出》,以文字形式对湘剧艺术的历史、人物、剧目、剧本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艺术财富。
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
传统戏是过去时代的产物,在思想和艺术上难免保守、陈旧,很少能原封不动、按部就班地在现代舞台上演出。如何丰富传统戏的意蕴,如何在老戏中体现现代意识思维,使之符合现代观众审美标准,是新时期传统戏改编的首要问题。范正明先生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实践。他依照现代演剧观念,在情节走向上去除繁枝缛节,浓缩精编剧情,在内涵上讲传统艺术精华与现代意识巧妙结合,实现了传统创作向现代创作的转换,赋予传统戏新生命。
事实上,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于某种意义来说,是剧作家又一次创造性的劳动。《百花公主》中,范正明三易其稿,历经二十多年,投入大量心血。他大胆改动《赠剑》等情节,一反明传奇《百花记》否定安西王造反,宣扬正统王权的思想,把江六云变忠为奸,巴拉变奸为忠,展开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并且,《百花公主》的改编还融入了现代悲剧观念,百花的悲剧属于性格悲剧美学范畴。她因为自身的性格缺陷——刚愎自用、任性恣意,导致错误、荒谬的行动——轻信江六云、错杀巴拉等,所以遭到厄运——兵溃父死、刺目谢罪。百花公主原本是一个善良、单纯、多情的女性,因为过于自信造成本不应如此却偏偏如此的失败下场,其悲剧命运具备一定的不公正性,故而能引起观众的怜悯,颇觉遗憾,由此产生残缺性崇高。
这样的悲剧,不仅给人审美愉悦,而且,也给人精神的上升感,从而不同于以往传统悲剧思维定势。范正明将原本仅残留《赠剑》、《定将》个别折子的戏几乎脱胎换骨地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容易。
范本《琵琶记》将浓重的笔墨泼洒在赵五娘身上,从社会视点多方位、多侧面地展现赵五娘由一个羞羞答答的新娘到抢粮、吃糠、再到琵琶上路的乞妇、闯帘的勇敢女子。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对个人具有深刻的影响。无数个人组成社会,但个人又是社会的人。在庞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个人如一颗细小的沙粒,微不足道。叱咤风云的英雄如此,底层社会的老百姓亦如此,何况封建礼教重压下的女性?
造成赵五娘不幸的罪魁祸首,并非皇帝或牛相某个人,而是整个固若金汤的封建体制。赵五娘本人无力改变社会,只能做到个人道德的升华。因此,通过范正明的《琵琶记》,我们不但看到赵五娘这个柔弱闺质日趋成熟、坚毅的过程,更能看到在灾荒年月大时代里,孤苦无助的小人物(赵五娘、张广才、蔡公、蔡婆等)的奋力挣扎。这也正是范本《琵琶记》提供给观众的新价值取向。
范正明将现代意识熔铸到优秀传统戏曲的整理改编中,既存留传统精华,又不遗余力进行再创造,重新组构剧作于现代意义上的立意、主题、结构等,推陈出新。经过范正明整理改编的优秀传统剧目,在缤纷的现代戏剧舞台上焕发勃勃生机,出色地转化为现代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