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背嵬军
与现代军队一样,在古代,也会在各军中抽选精英,组成人数相对较少,但战斗力却极强的“特种部队”。有名的古代“特种部队”,如:战国时的魏武卒、秦国的铁鹰锐士、东汉末年的陷阵营、曹魏的虎豹骑、东晋的北府兵、唐代的玄甲军、南宋的背嵬军、元代的怯薛军、明朝的神机营等等。其中以汉之虎贲、唐之玄甲、宋之背嵬最为有名,其中又以未尝一败的背嵬军位于其首位。
背嵬军,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是岳家军的一支军队。事实并不仅如此,在宋朝很多历史记录中,都存在过各种各样的“背嵬军”。例如《宋史吴挺传》记载,完颜亮南侵时,吴璘之子吴挺曾率“背嵬骑”,大破金军于秦州;《景定建康志》也记录,南宋初年刘光世、王威等将领都拥有名为“背嵬”的部队;南宋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写道“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当然,最为有名的自然是岳飞麾下的“背嵬军”。
“背嵬军”的由来
背嵬军一词的由来,说法各异。
其一,南宋的著名文范成大曾解释,“燕北人呼酒瓶为嵬,大将酒瓶必令亲信人负之。”背嵬,即为大将背负酒瓶,意为身边亲近之人,背嵬军则有了将军身边的亲兵之意。作为一支特种部队,以背负酒瓶为军队的名字,这种说法比较牵强。
其二,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就提到过,背嵬来自于西夏“衙头背嵬”的说法,按照党项语的音译,龙、鹰读作“嵬”,蛇的读音与“背”相近。翻译过来是“骁勇之士”的意思,后来沈括的《边兵凯歌》中写道“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回回”指的是西夏人,背嵬则是用指代的便是北宋的勇士们了。
五百大破十万的辉煌
岳飞的岳家军鼎盛时期约有十万人,分为十二军,平均每军八千余人。而其中背嵬军仅有骑兵八千和步兵数千,凡是有损伤会及时增补人员。人数虽然在当时动辄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大战中显得不值一提,但其战绩却异常辉煌。郾城一战,岳飞的背嵬军先以步兵大破金军精锐“拐子马”,再以极少的精锐骑兵猛冲敌阵,终于大败兀术的精骑一万五千人,令金兀术也不得不感叹“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
其后岳飞第四次北伐的最后一战,朱仙镇之战中,更是达到了背嵬军的巅峰。在南宋岳珂编撰的《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中,完颜宗弼号称以十万大军驻扎开封西南四十五宋里的朱仙镇,但在受到岳家军前哨五百背嵬骑兵攻击后即全军败溃。
宋史卷也记载了“(岳)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当时的金国朝野震荡,“虏人所畏服,不敢以名称,至以父呼之”。
“背嵬军”的消亡
但功高盖主,一心求和的宋高宗与秦桧,在完颜宗弼(金兀术)“必杀飞,始可和”的要求下,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岳飞班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一同赴死还有“背嵬军”主帅岳云,与大将张宪。“背嵬军”因其强大的战斗力,被皇帝收编进自己身边的御林军里面,其余岳家军,也被分散至各地队伍,最终,“满万不可敌”的岳家军,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虽然,在五百大破十万的战绩中,后世记载可能会有一些水分。但岳家军强大的战斗力,以及岳飞的军事能力却毋庸置疑。然而,贪图苟且偷安的君臣却屡屡在后方作梗,最终作恶之人在岳王庙前长跪不起,而岳飞却以其忠勇流芳百世。
-
上一篇: 元朝的四大汗国是哪几个
-
下一篇: 宋代有哪些踏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