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搜索
最新文章
-
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清代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又称“国议”,它创建于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撤销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共存在过155年。“议政王大臣”之名正式出现于崇德元年(1636)以...
-
密折制度的历史发展与作用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历史唐代武则天时已有告密制度,明朝有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政治。康熙帝曾言:“令人密奏并非易事。偶有忽略,即为所欺。”雍正皇帝允许的官员如岳钟琪...
-
清朝内阁的职责与运作方式
内阁的职责是:“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赞理机务、表率百寮”。具体说,凡下达的诏命,由它拟进与宣布。清初内阁与明朝内阁比起来,权力更加微不足道。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文馆为内三院,职掌记注皇上起居、诏令,收藏御制文字,...
-
清朝内阁制的历史背景
清朝内阁制度是清朝时期实行的内阁制度。清朝入关之前,后金(清)中央机关无内阁。清军入关之后,清王朝建立起全国政权,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始设内阁。然而,内阁在清初成为定制,却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历时共二十七年(顺治元年至康熙九年),才最后确定下来...
-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的疆域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的领土几经扩张。到乾隆年间平定新疆,整个清帝国版图达到空前扩张,仅次于元。北起自外兴安岭以南,东北至北海,东含库页岛,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继承了1758年准噶尔汗国的边界,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史称“汉、唐以来...
-
皇太极新政的政治举措
皇太极新政是指皇太极在天聪年间(第一阶段)和崇德年间(第二阶段)在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和经济方面的封建化改革。皇太极继位之后,针对努尔哈赤晚年以来的弊端,不满足于守成,决心要开创崭新的局面。他执政后,踌躇满志,从面临的内政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