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宣布实行“新政”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怨四起,政府威风扫地。清廷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政治压力,统治地位已发生动摇,财政 千疮百孔,国家机器——政府和军队——已无力控制局势。 为了维护统治、平复民忿,1901年(光绪二十六年)1月, 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宜布实行“新政”。
4月21日,清廷设立总揽新政的机关——“督办政务处”,由庆亲王奕劻、李鸿章、荣禄、王文韶、鹿传霖等重 臣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后又增加袁世凯) 为参与政务大臣,推行新政。
1901~1905年间,清政府先后发布30多项改革措施,内 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政治方面。改革官制,裁减冗衙,整顿吏治,停止捐 卖官、停止捐纳武职。改革《大清刑律》,废除了凌迟、枭首等酷刑。
军事方面。扩编新军,按西徉营制编练新式“常备”军' 在北京设立练兵处,总管全国练兵事官。清政府预计 在全国编练新军36个镇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清朝的军事 实力到1911年,全国编练新军14个镇,18个混成协(旅)约17万人。其中,直隶总督袁世凯统辖的“北洋常务军”有6个镇,每镇约12500人,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
经济方面。设立商部,振兴商务,颁布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清政府放松了对私营企业的法律限制,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设厂幵矿的实业热潮再度兴起,城市化的进程 也有所加速。人员流动的自由度也随之放宽,经商、求学、谋生、甚至享乐的人潮更多地流向城市,各种资金、多元 文化和大量人口汇集城市,新型的城市日益发展起来a教育方面。设立学部,专管全国学 堂事务。
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鼓 励出国留学;1901年之后,出现了一股 留学热潮.以赴日留学为主。1903年 (光绪二十九年)留日学生为1300人,到 1905年,激增到8000人,1906年达到 12000人。一批新式知识分子顺势而起,对推动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起到了积极作用。
推行“新政”需要财政的支持,特别是扩编新军耗资巨大。而《辛丑条约》之后,清廷已被赔款和外债压得喘不过气来,迫于形势,清政府允许地方官府自行筹款.给予地方更多的政治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活力。但是,因为财政开支浩大,清廷逐年向各省加派税费,各地转而巧立名目、多方搜刮,导致财税紊乱, 贪污横行,百姓的生活陷人了灾难之中。
对内推行新政的同时,清政府对外采取亲善政策t但 是,麻烦仍然不断。
《辛丑条约》签汀后,兵霸东北的沙俄拒不按期撤出。 1903年,沙俄不仅违约不撤,反而增派军队企图长期占据 东北,由此激起了全闻范围的拒俄运动。1904年(光绪三 十年〉2月,一场以中国辽东半岛为主战场的日俄战争爆 发,保持中立立场的清朝政府容忍着这场战火燃烧了近一 年的时间。美国政府曾经为了开发西部,从中国诱骗了数十万华工去美国做工。但到了19世纪70年代后,美国出现经济危机,资本家们为了转移工人们的斗争视线,将矛头直指华工,造出抢饭碗之说,迫害华人,公然掀起排华浪潮,由此激起中同人民的极大愤慨。1905年(光绪三十一 年),国内掀起抵制美货的爱国运动;另外,由于列强在中国强行掠夺幵矿权和筑路权,1903年起,中国人民掀起反对列强控制我国铁路、矿山的收回利权运动。
在各种反对列强的斗争中,人民对清廷的腐败无能越 來越无法容忍,对清廷失去了信心,仁人志士纷纷走上反 清道路,曾经风起云涌的维新改良思想逐渐被新式的反清 革命思想所取代。1903年4月,邹容写成《革命军》一书, 风行全国。同年,陈天华在日本出版《猛回头》、《警世 钟》。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首次公 开提出•‘三民主义' 革命思想在新式知识分子中广泛传 播,并旦逐步深入民心。革命派人士发起推翻清王朝的武装暴动,掀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革命运动。
这时,日俄战争结束,日本获得了对清朝满洲及朝鲜的控制权,攫取了沙俄在中国辽东半岛的一切权益,夺取了库页岛南部。在世人看来,日本的强盛源于1889年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和召开民选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 日本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日本对俄战争的胜利也是君主立宪对皇权专制的胜利。这极大地刺激了清廷一 些有识之士的立宪欲望^于是,在立宪人士的奔走呼喊和革命运动的双重压力之下,清廷不得不尝试进一步的改革。
下一节:清廷实行宪政改革
返回首页>>>最全面的清朝历史 清朝历史全解读
-
上一篇: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面打响
-
下一篇: 康熙养生之道:节饮食,慎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