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  清朝历史

由于中英贸易逆差而发动鸦片战争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3 23:38:49

由于清政府目光短浅,不思进步,而导致全面落后于西方,最终西方列强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对外贸易。尽管当时中国对外贸易口岸只有广州,但中国的丝绸、瓷器,还是源源不断的输入英伦三岛以及英国的各个海外领地。

首先进入西方人餐桌的是东方食料胡椒,然后就是茶叶。作为西方第三任霸主的英国人,不知为何,对茶叶情有独钟。而正是由于茶叶,成为了后来鸦片战争的一个重要契机。

茶叶在17世纪就已经进入英国,由于卖的很贵,开始只是贵族的消费。后来,喝茶逐渐成了贵族和中产阶级的一种时髦,时髦玩得时间长了,就成了爱好,以至于喝下午茶成了英国人一项顽固的习惯。

尽管他们的喝茶方式让中国人不为不解:茶叶里不仅放糖,还能放奶甚至各种他们喜欢的点心。但是,英国人离不开茶叶。随着海外殖民地越来越多,财富也日益增长,喝茶这种原来属于上流社会的习好,日渐下移,连工人阶级也开始喝茶。

据说,18世纪末,英国工人十分之一的收入,是用来买茶和糖的。茶叶已经成为全英国的饮品,一日不喝茶,英国人周身都难受。很多穷人在面包和茶叶之间,居然选择茶。英国人喝的茶,比欧洲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还要多。

然而,中国实行的是一口通商,官方指定、官商包办的贸易架构,这样一来,英国人不仅得不到好的茶叶,而且让双方的贸易陷于窘境。清朝继承明朝的海禁政策,到了康熙的时候,才悄悄开了门,允许在江南、浙江、福建和广东四省设立海关。到了1759年之后,只剩下广州成为了唯一的贸易口岸。

广州的对外贸易模式是由官方指定官商开办的商行,人称“十三行”来全权负责对外贸易。官方指定的官商,本钱是自己的,指派的特权是买来的。外商只能和他们进行交易,这样就形成了行业垄断。

十三行的官商,本质就等同为官商的盐商一样,成本自担,经营责任只负。经营的特权,是花上一大笔钱从官府买来的。他们一头托着洋商,一头托着官府。两头都得伺候好,即可以发家致富、富可敌国,也可能得罪任何一方,落得破产的境地。

但是,也和盐商一样,由于官方垄断的性质,外国商人能面对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他们手里的产品再怎么差,洋商也得买。当然了,结果肯定是产品越来越差,价格越来越高。

十三行行销的茶叶就是这样,质量越来越成问题,以次充好,把陈茶当新茶卖,而且还大量掺杂泥沙,害的英国人喝茶之前,先得清理泥沙和杂质。而负责管理十三行的粤海关和两广总督,也动辄擅自提高关税,让英国商人负担越来越重。

更严重的问题是,面对一个闭关锁国的中国,英国,甚至整个西方都没有什么可以行销中国的商品,除了一点自鸣钟、鼻烟之外,中国人几乎不要西方产的任何东西。装载棉纱、纺织品来华的英国商人,即使托中国通事打了广告,也无人问津。而自鸣钟和鼻烟仅供皇族和贵族消费,需求量相当少。跟庞大的茶叶出口,简直无法相比。

后来,随着中西之间的贸易量增大,来自印度的棉花、南洋的胡椒和白果仁也有一定量的输入,但跟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相比,还是不成比例。所以,中西之间的贸易,基本上就是西方从拉美秘鲁的银产区进口白银,然后运到中国,作为硬通货来购买茶叶和其他中国产品。

这样的贸易,就等于是西方用贵金属硬货来中国买东西,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换,对西方来说,这是恒定的贸易入超。

更奇怪的是,由于一直是洋人用白银购买中国商品,即使中国方面少量的进口,也每每用茶叶来冲抵,所以,一旦出现中国商人用白银买外国商品的事情,中国政府会认为这是非法的私运白银出口,要加以禁止。

显然,这样局限于一个口岸、被捆住手脚的贸易,是信奉自由贸易的西方人无论如何不能长期忍受的。

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西方,尤其是日不落大英帝国来说,这尤其难以容忍。当鸦片出现在中英贸易视野中的时候,中国的白银被偷运出去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

而后发生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也就顺理成章了,在一定角度上来说,英国的发动的这次战争也是被我们逼得。

本文标签 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