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发布“禁海令”?
今天我们来解读朱元璋发布“禁海令”是出自什么原因?禁令实施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公元1598年,长达七年之久的万历援朝战争终于宣告结束。这场战争,明朝"几举海内之全力",前后用兵数十万,费银近八百万两,在历经战与和的反复较量之后,最终迫使日本狂人丰臣秀吉忧郁而死,异常艰苦的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也许当时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怎么堂堂一个天朝上国,打打你日本一个蕞尔小国居然会这么费劲,还搞得元气大伤,几乎打光了张居正改革留下的所有资产。要知道,当年永乐大帝横扫天下、威加海内的时候,是何等雄壮、何等霸气?
有人说因为吏治腐败,有人说因为将帅不力,还有人说因为承平日久,陷入了各代王朝都会爆发的"历史周期率"当中。可老天不会给明朝太多的时间思考,也许还没等他们完全想清楚,统治危机就开始不断爆发。
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已成星火燎原之势;更要命的,后金在东北地区强势崛起,与蒙古连为一体。短短几十年时间,大明王朝就在内忧外患之下,万劫不复了。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明朝开国皇帝,重视农业生产与文化教育,开创洪武之治,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
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历来也有很多种说法,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违背了世界潮流的发展方向。
从它一开始建立之后所采取的国策,就能看出它一定会败得异常惨烈。
与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同,明朝所处的时间段是在全球地理大发现时期,也是中国迈向近代化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当时欧洲的探险家们没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强大的船队,却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着新航路的开辟,不断发展着海上贸易,不断进行着海外扩张,不断强化着海权思维。
主动也好,被迫也罢,世界开始由海洋连接在一起,并逐步形成一个整体。没有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
我们知道,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一个朝代,版图几乎横跨了整个欧亚大陆。你愿意接受也好,不愿意接受也罢,世界就是在这样的征服与被征服、侵略与被侵略当中联系在了一起。
继元朝灭亡之后,公元1368年,朱元璋接过了华夏正统的位置,在南京登基称帝,翻开了大明王朝的历史篇章。
然而就在他登基后的第二年,便发布了"海禁令"。理由也很充分,为了抗击倭寇,为了矫正民风,为了稳定江山,我不得已而为之。
这位乞丐出身的皇帝在成为皇帝之后,心胸和眼界已经变得越来越狭小。他以为只要发展农业,大家都吃饱饭就足够了吗?
结果不但使大明王朝对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也使得中国经济一直在农业上打转转,商业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迟迟没有起色,资本主义一直处于萌芽状态,并最终胎死腹中。
更可惜的是中国已经积累了一千多年封建主义的成果,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却失去了向近代化发展的重要先机。
之后的郑和下西洋,根本不是海外贸易和海外扩张的行为,只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天朝的富庶与强大,构建一种厚往薄来的朝贡体系。
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内地人民的经济负担,刺激了外邦人的贪欲。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怎么看怎么像是嫁接在封建主义社会上的一朵奇葩。
孟子早就说过,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一个领导人或者一个王朝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拥有多少辽阔的疆域,多少广大的群众,多少繁荣的经济,多少强大的军力,而是看他是否有自由宽容的思想,是否顺应时代的潮流。
我刚已经说过,明朝所处的时期是在地理大发现时期,大国崛起已经有了全球的坐标。在这个坐标内,注定了明朝所面临的外部交流和外部侵略会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
证明郑和舰队环游世界的《天下全舆总图》,反映了天下诸番向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进贡的场景。
文章开头提到的万历援朝战争,以及之后的葡萄牙人侵占澳门,荷兰人侵占台湾等等都是明证。在这个坐标内同样也注定了,如果明朝还是按照之前朝代的做法生存发展下去,那么整个民族必然要挨打。先是被清朝满洲奴役百年,然后是被西方列强奴役百年,直到公元1949年才算真正重新站起来。
的确,对于朱元璋自己来讲,从一个乞丐做到了一个皇帝,确实了不起,可以说十分地了不起,这是他个人的成功,但他实行的"海禁政策"却是整个民族的失败。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皇帝明令要实施海禁,他是顶风作案的第一个。他的后人和后来的清朝也都在尊行着他的旨意,结果使得中国越来越封闭、麻木和愚昧。我不知道,这一切是否源于他的出身,源于他的眼界,源于他的心胸。如果没有他,是否还会有别的皇帝实行海禁,实行闭关锁国。但是毫无疑问,他开启了一个王朝,却毁掉了万代江山。
为什么近代明清两朝皇帝都以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对外不交流,导致全方面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
上一篇: 朱元璋的祖坟传说
-
下一篇: 明成祖五次出征收服瓦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