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迪在哪里
布隆迪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Burundi),简称布隆迪,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北与卢旺达接壤,东、南与坦桑尼亚交界,西与刚果(金)为邻,西南濒坦噶尼喀湖。境内多高原和山地,大部由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构成,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国”之称。
布隆迪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为农牧业国家,其发展经济的困难在于国家小,人口多,资源贫乏,无出海口。国家收入的70%来自农业,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首都基特加市为布隆迪第二大城市,位于布隆迪地理位置的中心,历史曾为布隆迪的政治首都,1962年布隆迪独立后将首都迁至布琼布拉。而2019年1月1日起,布隆迪政治首都又迁回基特加,原首都布琼布拉为经济首都。
历史沿革
布隆迪原名乌隆地(Urundi),16世纪形成封建王国。19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德国、比利时三国势力侵入。1890年被德国征服当地统治已久的王权,将此地列为德属东非的领土,并在1916年落入比利时军队的控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联将当时已合并在一起的卢旺达-乌隆地(Ruanda-Urundi)分配给比利时,比利时则透过间接的方式扶植当地王族统治该地区。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卢旺达-乌隆地变成联合国托管领地的一部份,委由比利时代管,1959年时乌隆地与卢旺达分开,1962年7月1日正式独立,成为布隆迪王国。刚独立时的布隆迪曾恢复过短暂的王权,但却在1966年时由军人出身的首相罢黜了原本的王子(他才刚篡位没有多久),成立布隆迪共和国,开始进入军人独裁执政的时期。
布隆迪境内由胡图(84%)、图西(15%)和特佤(1%)三个民族组成。这种少数民族占高位的不正常社会结构埋下国家不稳定的恶种,并且在1993年10月时到达最高峰。那时刚上任才四个月、布隆迪有史以来第一位胡图人身份的元首,也是首任民选总统的梅尔希奥·恩达达耶(Melchior Ndadaye),遭到主要是图西人控制的军方暗杀。恩达达耶的死,导致全面性的种族冲突,在这场种族冲突中至少有二十万的双方人口遭到屠杀,而当中原来有人口6.5万的图西人被屠杀至剩下5000人不到。
这场屠杀一直持续到2002年时主政的图西政府终于在国际的斡旋下与四支不同的胡图叛军签下停战协议,而与最后一支反政府武装‘保卫民主全国委员会—保卫民主力量(法语:Conseil National Pour la Défense de la Démocratie–Forces pour la Défense de la Démocratie,CNDD–FDD)的停火协议,则是在2006年9月7日时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签署。
2015年10月28日,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布隆迪国土面积为27834平方公里,地处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位于南纬2°20’至4°27‘,东经28°50’至30°53’。北与卢旺达接壤,东、南与坦桑尼亚交界,西与刚果(金)为邻,西南濒坦噶尼喀湖。
地形地貌
布隆迪境内多高原和山地,大部由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构成,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国”之称。根据布隆迪境内地形可分为3个区域:西部平原区,沿鲁齐齐河走向,Rift Albrtine平原地带,海拔774至1000米;中西部山岭区,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山峰位于布琼布拉市东南的埃哈峰(Heha),海拔2670米;中东部高原区,海拔1000至2000米。
气候特征
布隆迪属亚热带及热带气候。坦噶尼喀湖低地、西部河谷及东部均为热带草原气候;中西部属热带山地气候。
水系分布
坦噶尼喀湖位于布隆迪西南部沿岸,面积3.29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00米,最深处达1455米,是仅次于俄罗斯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大深水湖。
国家象征
国旗
布隆迪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5:3。两道交叉的白色宽条将旗面分成四个三角形,上下两个相等,为红色;左右两个相等,为绿色。旗面中央是白色圆地,内有三颗带绿边的红色六角星,呈品字形排列。红色象征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牺牲者的鲜血,绿色象征所期望的进步事业,白色代表和平存在于人类中间。三颗星象征“团结、劳动、进步”,同时也代表布隆迪三个部族——胡图族、图西族、特瓦族,三族彼此和平相处共建家园。
国徽
布隆迪国徽中央的红色盾徽象征人民为争取独立而经受的苦难,他们要让历史启迪未来——自由独立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盾徽上的金色狮头是国家主权的标志,盾徽后面3支交叉的长矛代表三大黑人部族,底部的白色饰带上书写着布隆迪人民以手、以心、以生命立下的誓言:“团结、工作、进步”。他们希望自己深爱的祖国在统一的光环照耀下,永远处于和平、欢乐和繁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