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搜索
最新文章
-
龙门石窟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
龙门石窟 2022-02-04 -
大足石篆山石刻石像分布和特点
石篆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西南25千米处的三驱镇佛惠村,海拔444.6米。据佛惠寺《严逊记碑》记载,造像于公元1082~1096年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开凿而成。造像崖面长约130米,高约3~8米,通编为10号。石篆山摩崖造像重点保护范围面积...
大足石刻 2022-02-04 -
大足石门山石刻石像分布和特点
石门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20千米处的石马镇新胜村,海拔374.1米。造像开凿于公元1094~1151年(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刻像崖面全长71.8米,崖高3.4~5米,通编为16号,其中有造像12龛窟。此外,尚存造像记20件,碑碣...
大足石刻 2022-02-04 -
大足北山石刻石像分布和特点
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和宝顶山石刻同为大足石刻中最大石刻,位于大足区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以大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长达500多米。岩高约7米,沿崖造像。从南到北形状若新月,龛窟如蜂房。造...
大足石刻 2022-02-04 -
大足南山石刻石像分布和特点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处,这五处也在1999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继莫高窟之后,中国洞窟石刻类文物第二次入选。南山山顶上原有道现,名玉皇观。南山石刻...
大足石刻 2022-02-04 -
大足宝顶石刻石像分布和特点
宝顶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北15千米处,海拔527.83米。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四周2.5千米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以大足大佛湾为主体,小佛湾次之,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
大足石刻 2022-02-04 -
大足石刻中五山造像特点是什么
公元十三世纪末和十七世纪中叶,大足曾两度遭受兵燹。"五山"摩崖造像中,除宝顶山圣寿寺两次焚毁、两度重修外,摩崖造像一直保存完好。“五山”摩崖造像建成后,除世俗装绚、培修外,直到十九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年,当地民众才在造像区旁增刻观音、山神、天公...
大足石刻 2022-02-04 -
大足石刻北宋造像特点是什么
公元965—1077年的百余年间(北宋乾德至熙宁年间),摩崖造像停滞,至今全县未发现一龛当时的纪年造像。此时寺院内供养石刻圆雕造像兴起。今有遗迹可寻或有文可征者,县东有大钟寺,县西有石壁寺,县北有延恩寺等多处。至本世纪80年代,仅大钟寺一处...
2022-02-04 -
大足石刻晚唐造像特点是什么
自公元892—1252年的360年间(晚唐景福至南宋淳佑年间),大足先后建成佛教、道教和"三教"造像区34处,造像数量占大足石刻总数的80%左右。其中除北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公元892年晚唐景福元年外,其余均为公元1082—1252年北宋元丰至...
大足石刻 2022-02-04 -
大足石刻最初是谁开始建造的
大足县,建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隶属昌州。公元885年(唐光启元年),昌州由静南县迁治大足。至公元1279年(南宋末年),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地。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即在这近400年间完成。现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为凿于...
2022-02-04 -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形容的是什么场景
诗经中“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形容的是什么场景?其实形容的是加班这句词出自《小星》,是《诗经·国风·召南》第十篇,也是《诗经》的第二十一篇。《小星》诗是描写古代处于社会下层的小吏行役昼夜劳苦的诗。通过小吏本人的视野来看自己的处境,不免伤感,自...
20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