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剪纸是什么样的
安塞剪纸,陕西省安塞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剪纸(安塞剪纸)历史悠久,是民间靠世代口授心传,保留下来的一种民间美术。
20世纪70年代以前,安塞乡俗给儿子定亲有“不问人曙好,只要手儿巧”的说法,就是要看女方裁剪衣服、鞋样、剪窗花的功夫。安塞剪纸的形式较多,有窗花、门画、炕围花、挂帘花、窑顶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围肚花等等。
2006年5月20日,剪纸(安塞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16。
历史渊源
剪纸,安塞人称窗花,其历史悠久,是民间靠世代口授心传,保留下来的一种民间美术。安塞剪纸在民间自然形成了家族沿袭的传授形式。安塞剪纸继承了原始图腾造形艺术,不少作品出现人首蛇身、狮身人首、鱼身人首以及鹰身狮首人面等,正是石器时代艺术的遗存。从氏族公社内蒙阴山岩画《倒照鹿》到安塞剪纸的《倒照鹿》,可以明显地看出艺术造型的继承关系。
文化特征
安塞妇女剪纸没有草稿,总是先剪出图案的轮廓,再运用各种花草、锯齿等纹饰,随意采用夸张、象征的手法进行局部装饰,增强剪纸的艺术和审美效果。例如剪纸老艺人张芝兰的“娃娃戏鸡”,娃娃和鸡的身体都是用大大的花朵进行内部装饰。这是陕北安塞剪纸的独特风格。
安塞剪纸风格粗犷浑厚、质朴天真,具有浓郁的陕北民间气息。有窗花、棚顶花、炕围花、团花、喜花、枕花、鞋花等等,表现形式多样。剪纸作品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反映现实生活,并且承继着古老的民间故事和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习俗。
制作工序
安塞剪纸以单色剪纸为主,只是在布置环境时颜色相互搭配。在剪法上分双饺、单饺和零饺。双饺,也就是折叠剪纸,剪一些对称图案和局部对称纹饰,如团花等。单饺,凡不能对称剪的形象,就用单饺,如剪一匹马。双饺和单饺相结合,是安塞剪纸的传统饺法。
大部分老年人都喜欢用双饺和单饺相结合,产生了较好的艺术效果。例如外形轮廓运用单饺,其他纹饰都用局部双饺,剪纸味特别足。零饺,是将一幅剪纸局部形象分开单独剪出,然后在纸上拼成完整的图案。
题材作品
安塞剪纸的形式较多,有窗花、门画、炕围花、挂帘花、窑顶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围肚花等等。内容大致分为几类,一是用于春节美化环境,吉祥如意的题材较多,如飞禽、花草、牛羊猪狗、狮子老虎等;二是用于婚娶装饰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双鸟禽等。
三是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底样的,多双石榴、双桃、虎娃等图案;四是用于迷信礼仪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用作招魂的纸人等。
传承价值
有专家评论说,陕西剪纸在陕北,陕北剪纸在安塞。安塞剪纸不仅造型美观,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了美学、历史学、哲学、民俗、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