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仡佬族的饮食有什么特色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4:26:35

仡佬族的饮食文化以酸辣为特色,仡佬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兼食面食及杂粮、薯类。喜吃糯米糍粑,待客用茶。仡佬族善酿酒。

在饮食上,主食以玉米(山区)、稻米(平坝地区)为主,其次是各种豆类、麦子、荞子及薯类,喜吃酸辣食物和糯米粑粑等。仡佬族副食中,以糯米糍粑为珍贵食品,年节打粑“祭祖”,喜庆待客,端阳送亲家,重阳献新送亲友,这一习俗一直保存至今。

咂酒也是仡佬族的特色饮食。制作时以玉米、小麦、小米、高梁为原料,经过煮熟以后,发酵装缸。装缸时,先用两根手指大、约一米长的水竹竿(其中一根用火燎抈弯),除顶端留一竹节外,其余竹节打空,插入缸中后再密封。密封的时间越长,酒味越醇浓。饮用时,将顶端的竹节打空,直竿进空气,弯竿作吸具。无论筵席或平时待客,都按照老幼尊卑依次吸吮。民国《正安县志》稿有“万颗明珠一瓮收,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的诗句记载。

油茶的制作也很特别,先用猪油于锅内爆炒青茶,然后掺水熬煮,待水微干,用木瓢搡茶成糊状,曰“茶羹”。饮时,视饮量及浓淡,将茶羹用猪油煎炒少许,掺水煮沸,再放猪油、油渣、食盐、花椒、熟芝麻、黄豆、花生粉,即可饮用。其味浓烈喷香,别具风味。今天道真的油茶已形成系列,主要有油茶鸡蛋、油茶汤圆、油茶稀饭、油茶面条等。

糯米粑是仡佬族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食品。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用一升或几升糯米打成一个大的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盘内,供奉祖先,三天之后才可食用。

在端阳节、重阳节及其他所有节日,都要宴请宾客,但均要做粑粑。如民间广为流传的端阳打粑送亲家,重阳打粑封龙口,谷熟打粑献新等,特别是农历十月初一的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每到这一天,当地的仡佬族杀鸟、备酒、敬奉牛王菩萨,祈愿牛王保佑耕牛体魄健壮,凡养牛户届时都要停止使役,让耕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粑粑分别挂在牛的两只角上,把牛牵到水边,让牛“照镜子”,使它兴高高彩烈,然后取下粑粑喂牛。

苞谷饭

用石磨将包谷磨碎,筛簸去皮,于簸箕内洒水拌湿,放入甑中蒸熟,倒入簸内再洒水拌匀,至互不粘连为宜,再装甑蒸到熟透。节庆或有亲朋来访。较富裕的仡佬族人家用大米与包谷面混蒸。包谷色黄,大米色白,俗称“金银饭”。包谷饭营养虽好,但于散,难于吞咽和消化,因而常以酸菜佐餐。

酸菜

仡佬族喜酸食,一般人家都腌制有酸菜,酸菜常以干豆类或土豆(洋芋)混煮,称为"酸菜豆汤"或"酸菜洋芋汤"。仡佬族民间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窜"的说法。用青菜或白菜,或萝卜秧于坛、罐内腌制而成。吃的时候将酸菜切成丝和洋芋片及=过的四季豆、小豆在锅在煮,然后蘸辣椒水食用。酸菜汤既可下饭,又有助于消化,还可以储存蔬菜,保证常年有菜吃。山区仡佬人常年离不开酸菜汤,俗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之说。坝区田多,以大米为主食。稻谷舂、碾去壳后,将米淘净,放入锅内煮至半熟,以筲箕滤干,然后入甑蒸熟即可。蔬菜类有青菜、白菜、白萝卜、胡萝卜、碗豆、胡豆(即蚕豆)、辣椒等。豆腐制作费工,但味道好、营养丰富,通常很少吃,视豆腐为仅次于肉类的佳肴。除喜庆、节日外很少吃肉。

酿酒

仡佬族喜爱饮酒,也善于酿酒。凡逢喜庆佳节,都须以酒招待客人。仡佬族民间的酿酒多以糯米、玉米、高粱、小麦为原料,酿成白酒(仡佬族俗称“火酒”)和甜酒。“咂酒”(有的地方称“爬坡酒”)是仡佬族民间富有特色的酒类。

特色饮食

油茶:

一些地区的仡佬族人家喜欢吃油茶。制法是用猪油放于铁锅内加热,拌以蛋、肉,再掺水,放些盐、糖熬成,以作饮料,配以包谷花、米花、酥食、麻饼、花生、糯米粑,干、衡相配,作待客之用。百合:“百合肉丝”是仡佬族地区味道别具一格的名菜。务川百合粉,加工精细,粉质松散,光滑细腻,清香可口。

务川牛肉干:

具有民族风味,色棕红,味鲜美,因这里山区牛多肉嫩,务川牛肉干销往广西、广东、湖南、浙江、福建等省区。

道真旧城灰豆腐果:

以黄豆制成豆腐,再用桐壳灰、草木灰副本后叶灰、荞子秆灰等,用传统方法加工精制而成。质地绵酥,色灰白,鲜香可口。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