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宗教舞蹈是什么
羌姆,是西藏寺院宗教舞蹈。汉译为“面具舞”“跳神”“跳鬼”“傩舞”等。舞时有鼓、钹、唢呐、长号伴奏。舞者均戴形象各异的面具,身穿各式服装。
简介
羌姆历史悠久,产生于公元8世纪。莲花生到西藏传法,与本教发生冲突,他便在吐蕃原有的宗教舞、祭祀礼仪等基础上,加入印度的部分密乘舞,改编出吐蕃宗教界和群众都接受的舞,并以此来弘扬佛法。如兽舞、鼓舞等为本教舞,如戴人骨花环的金刚力士舞等为外来成分。
举行羌姆时,先举行牲祭仪式(以物代之),器乐长鸣,接着群神和各种动物出场, 由缓渐快舞成一圈。其中有凶神舞、骷髅舞、神牛舞、神鹿舞、金刚舞、护法神舞等,一段接一段,每个舞蹈均有特定而丰富的宗教内容。在段与段之间,插空表演摔跤、角斗等嘻戏以娱观众。有时还演哑剧《舍身饲虎》、《寿星舞》等。最后一场是甲兵驱鬼,即众神兵将象征鬼怪的糌粑酥油制品“朵玛”,押送寺外旷野焚烧,祝来年幸福无灾。
舞蹈来源
西藏的宗教舞蹈“羌姆”(跳神),是在佛教传入西藏后,与当地“笨”教(俗称黑教)的对立 斗争中形成的。公元七世纪中叶,佛教开始传入西藏。佛教思想传入以后遭到笨教徒的强烈反对,一直到了八世纪才开始建寺,译经。藏王赤松德赞信佛,从克什米尔迎来莲花生,弘扬佛法。相传莲花生很有头脑,是个魔术师般的人物。他认为,光靠传播佛教思想,不易博得西藏各阶层的尊崇,只有把这种思想与当时的社会统治思想结合起来宣扬,才能引起广泛深刻的影响,佛教才能传播下去,扎下根来。
因此他大力推行佛教西藏化,搞西藏化的佛教即喇嘛教。他宣讲密宗,使之更接近“笨教”的某些说法,又把笨教的主神接受过来封为喇嘛教的护法神,还把笨教的火祭、牲祭等仪式接受过来作为喇嘛教的仪轨。就是在这种佛教西藏化的过程中,在修筑山南桑耶寺的时候为“调伏恶鬼”,莲花生采西藏土风舞与佛教内容结合,创造了一种驱鬼逐邪的寺庙宗教舞蹈来弘扬佛法。这种宗教哑剧舞蹈经过相继改进、规范,逐步演变传播,便是流传到后世的“羌姆”跳神。
艺术特点
羌姆作为宗教寺庙的一种祭祀活动,这本身就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而这种祭祀活动由不同于其他的宗教活动,它跳于寺庙的庭院,场地、面具、道具、服装别具一格,整个活动全部通过舞蹈来体现,是很有舞剧因素的大型舞蹈,具体出场顺序、装饰特点、人员结构及道具是:
1、道格希达(猛烈的意思)十三人。面具是大晓布拉(脑颅骨)的样式,上面有5个小脑颅骨,小颅骨上面三红色宝石有铜圈,穿没有领的袈裟,脚蹬长筒布靴子,其中袈裟是黑色带大钱花的蟒袍两件,带各种花的蟒袍两件,鸭蛋色各种花的两件,紫色两件,蟒袍浅绿色、有水纹和各种花的两件,蟒袍兰色有花的一件、黑色蟒袍两件,手持的各个武器是有藏语传下来的术语。
2、达月额赫(女佛的意思)有二十一人参加,及戴面具戴头匝,有在收上面戴盏,手持掏独把,身穿黄色有各种花的三件蟒袍,红色有各种花的蟒袍三件,又有黄色的有花的两件蟒袍,鸭蛋色有花的蟒袍两件,兰色蟒袍一件,这些长袍的花多数是大钱花,水纹花和各种花类的,都没有领子,另外,还有女一件肩垫,脚蹬长筒布靴子。
3、阿苏日(苍天的意思)四个人参加,面具、颈部红色的脑颅骨象人头那么大,有五绺黑髯,头上有黑色大盘头,红色短衣裤,腰围短裙,裙外有网状裙子,脚蹬长筒靴子,看起来特别雄壮。
4、查干额布根(白男)面具就是土地爷面具,身穿羊皮塔乎(毛向外的白色长袍子)手持龙头拐杖,脚蹬龙头长筒靴子,看起来特逗人的样子。
5、阿日哈柱(这个羌姆中叫伊日根羌姆就是汉族的羌姆)两个人参加,雄壮性的面具,头上有散发,身穿黑色缎子短衣裤,上面有大钱花,腰围各种艳丽色彩的长条裙子,裙子外围着网状户腰,脚蹬黑色有团花的长筒靴子。
6、图赫英(好英海,意思主管骷髅)四个人参加,两大两小,面具脑颅骨白色,头上什么也没有,身穿白色短衣裤,手持红色棍棒。各种颜色的璎珞,脚蹬白色长筒靴子,跳羌姆时主要就是起丑角的作用,最逗人,场面上非常活跃。
7、恶日波海(蝴蝶)八个人参加,面具脑颅骨,上面有五个小颅骨,小颅骨上面红色宝石(外围铜圈的)小颅骨和大颅骨之间有箍上还有宝石,身穿条花短衣裤(白色上黑花)戴手套(手套手心是红色,手背是白色)一手持摇鼓,一手持小敲棒。
8、哈兴汗(皇帝)面具人脑颅骨,光头,身穿黄色蟒袍,皇上打扮,脚蹬龙头靴子。
9、六个女儿(哈兴汗的女儿,四女、两男)六个人参加,有面具秃头,身穿各色艳丽绸缎,有花的长蟒袍,跟哈兴汗出场。
以上9部分人物都是包含着佛的形象,因此他们的跳法和动作都是离奇古怪的形象。
-
上一篇: 麦积山石窟是什么时候开凿的
-
下一篇: 麦积山石窟有哪些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