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的注释与翻译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十八句描摹慈恩寺塔的孤高、突兀、超逸绝伦的气势,以及佛塔周围苍茫、古寂、清幽的环境,烘托出一派超脱虚空的气氛;末尾四句,抒发情怀,流露出怅惘之情。
作品原文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高适:唐朝边塞诗人,景县(今河北景县)人。薛据,荆南人,《唐诗纪事》作河中宝鼎人。开元进士,终水部郎中,晚年终老终南山下别业。慈恩寺浮图:即今西安市的大雁塔,本唐高宗为太子时纪念其母文德皇后而建,故曰慈恩。浮图,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译,这里指佛塔。
涌出:形容拔地而起。出世界:高出于人世的境界。世界,人世的境界。
磴:石级。盘:曲折。磴道:一作“蹬道”。突兀:高耸貌。峥嵘:形容山势高峻。鬼工:非人力所能。
四角:塔的四周。碍:阻挡。七层:塔本六级,后渐毁损,武则天时重建,增为七层。
惊风:疾风。驰道:可驾车的大道。宫馆:宫阙。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
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
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胜因:佛教因果报应中的极好的善因。夙:素来。挂冠:辞官归隐。
觉道:佛教的达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觉之道。
白话译文
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
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
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从。立誓归隐辞官而去,信奉佛道其乐无穷。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秋,岑参自安西回京述职,相邀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同僚诗友,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见宝塔巍峨俊逸,拾级而上,触景生情,遂吟诗唱和以助兴。高适首唱,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其余人相和,岑参此诗就是当时的和诗之一。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世称岑嘉州。卒于成都。其诗长于七言歌行。所作题材广泛,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诗集》。
-
下一篇: 如何评价《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