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孙权劝学》的启示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3:55:10

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君主。他年轻有为,识机谋、善用人,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但他以身作则,勤于学习,劝人学习的事却不常为人提起。

孙权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尤其当政以后,更是如此。他在戎马倥偬的战争生涯中,坚持攻读《诗》、《书》、《春秋》以及各家的多种兵法,在学习中“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手下有吕蒙和蒋钦两位能征善战的猛将,但他们文化水平低,又不喜欢学习。为此,孙权深引以为忧。吕蒙当上大将后,孙权专门找到他谈学习,劝他多读书。吕蒙却以“军中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来推脱。

孙权道:“你说军务繁忙,跟我相比谁更忙呢?我自当政以后,挤时间通读了各国的历史和各家的兵书,感到学习受益匪浅。而你天资聪慧,坚持学习必有大的收获,为什么要放弃学习呢?孔子说‘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帝在军务繁忙的情况下仍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你为什么不自己勉励呢?”

孙权一番话,使“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以至后来,鲁肃到陆口去检查军务,问到当前的形势和作战方案时,吕蒙引经据典,对答如流,使鲁肃大吃一惊。他拍着吕蒙的背说:“我只说大弟你仅有武略而已,今天看来,你的学识也很渊博,已不是过去的那个吴下阿蒙了啊”。

孙权劝学和吕蒙听从劝告,笃志勤学一事给我们有三点启示:

一、学习是一个人获取能力,提升素质的途经。一位伟人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学习形成的”。吕蒙等人的变化就是最好的佐证。人非生而知之,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的学习得来的。这里所指的学习包括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劳一分才”。自古及今,有所作为者,无一不是酷爱学习之人。非学无以广才,不学就不能与时俱进,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甚至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二、学习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要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钉子精神就是“挤劲”和“钻劲”。孙权、曹操等人都日理万机,他们有一百个理由来推脱学习。但他们却耽于书卷,忙中偷闲,苦学不辍,没有“钉子精神”是做不到的。现今生活丰富多彩,诱惑很多,如果忍不住孤独,耐不住寂寞,就很难静下心来系统地学习一些知识,也就很难做到学有所成;

三、学习贵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推动工作,运用是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对所学内容要有所选择,学习方法要有所创新,学习效果要务求实用。那种“应景”式的学习、“赶时鬓”式的学习、“装点门面”式的学习从根本上背离了学习的初衷和目的,应坚决摈弃。学习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要求必须学,不断学,甚至要刻苦学。在学习的态度上,孙权、吕蒙等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本文标签 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