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纳西族的祭天习俗的意义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3:47:32

祭天,纳西语叫“孟本”,是丽江、中甸等地纳西族的节庆。民间流传“纳西祭天大”的俗语,充分表明了祭天在纳西民族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祭天有春祭和秋祭。其中春祭又称为大祭,在春节期间进行,是春节活动的主要内容故春节大祭,秋祭在七月中旬举行,因而也叫七月祭天。

节日起源

《中国民间故事选·人类迁徙记》:“举行一次极其隆重的祭天。”是纳西族隆重的仪式。时间是正月和七月,正月叫大祭天,七月叫小祭天。”祭天,纳西语叫“孟本”,是丽江、中甸等地纳西族最隆重的节庆。

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记载,纳西族“正月登山祭天,极严洁”。元明清的汉文史书中也有关于纳西族祭天的记载。

各地习俗

纳西族祭天仪式的“天”之内涵,根据对祭天时的祭祀对象—美、达、许三棵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其内涵包括天地自然、人类祖先。

祭天的目的在于加强群体凝聚力,加强与天界(自然界)的联系,歌颂祖先以求保佑,以及禳灾祈福,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祭天有祭天场,一般是在离村不远风景优美的地方,用石头围砌成方形或长方形的场地,内有祭台。讲究点的祭天场还有内场和外场,周围栽培高大的常青树,风景优美,能容纳几十到一,二百人。没有场地的城郊或坝区中心春节期间也轮流在各家院中围栅搭蓬来祭天。

在同一个祭天场祭天的人叫“祭天群”,一般是由住在一个村的家族中的几房人组成。每个家族和亲近家族的祭天群都有自己的名称。以前,纳西族的祭天群有“浦都”,“故序”,“故在”,“故上”,“阿雨”等名称。这中杂居在各地不同名号的祭天群,是与古代纳西人的不同氏族或部落有渊源关系的。大的祭天群有数十户,小的十来户。

其中,浦都的祭天群数和人口最多,祭天需要的时间最长,仪式相当复杂。不同祭天群的祭天时间有先有后,但都在正月十五日前举行。

祭天有一套复杂的程序,尤其忌讳“秽气”,所有成员和用于祭祀的物品都必须通过严格的“除秽仪式”。为了保持祭天族群的纯洁性和神圣性,祭天场内只能使用纳西族的语言。

禁止外人进入祭天场,凡是新增加的成员,包括新出生的婴儿、新嫁来的媳妇和新上门的女婿,都必须向所有的成员赠送礼品后,才被容纳为本祭天族群的正式成员。

祭天的一切器物,都要求洁净和专用。如祭台上左右各栽一棵栗树,中间一棵柏树,还有前排的两棵小栗树,都是派专人到高山和岩头去砍伐的,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祭天用的米叫“神米”。

要挑颗粒整齐的,须经过多次洗晒;量祭天米的小升和装米的竹篓,平时要挂在高处,使用前后都须洗刷干净;祭天用的“神猪”,一般为两头,有两家轮流喂养,要保证大猪上百斤,小猪八九十斤。

再如,粗如茶杯,长丈余的大香,须在秋天就准备好料,使用前专门磋制,并分节贴上彩色纸花穗,使其燃烧一昼夜不熄。其他用具,大甑子,锅,秤,刀,钩,叉,盆,案板等等,属祭天群所有。平时由有关户保管,不得随便使用。

纳西族祭天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举行射箭打靶仪式,村民集中于靶场,射箭者必须是男子,先由东巴祭司念誓词,众人不断高呼“当……咚”(射中),气氛极为紧张而热烈,反映了古代部落社会械斗的历史。祭天期间,各村都立有秋千架荡秋千,有的村还跳牦牛舞,热闹异常。

本文标签 纳西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