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诗歌风格及其原因
温庭筠的诗歌有其自身特点,既是对盛唐时期的杜甫史诗写实的继承,又是对中唐时期贾岛等山水诗的发展。温庭筠的诗歌也针砭时弊,但是又是相对含蓄,有寄情山水,寻僧问道的追寻,但是又没有太多“涩”味,反而有种闲逸。而他的艳诗也饱受关注。
温庭筠的“艳”
总体而言,后人对温庭筠的苛责主要是他的那些冶游押妓的艳情诗,而这些诗歌在温庭筠的作品中数量却并不多,比如《春野行》、《夜宴谣》、《湘东宴曲》等。
较之与元棋的露骨的“淫言蝶语”的《会真诗》“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温庭筠无论在在数量和描写之浅露上都远远不如。以温庭筠一首诗为例:“湘东夜宴金貂人,楚女含情娇翠肇。玉管将吹插锢带,锦囊斜拂双麒麟。重城漏断孤帆去,唯恐环签报天曙。万户沉沉碧树圆,云飞雨散知何处。”
又比如(《湘东宴曲》):“草浅浅,春如剪,花压李娘愁,饥蚕欲成荫。东城少年气堂堂,金丸惊起双鸳鸯。含羞更问卫公子,月到枕前春梦长?”
在这些诗歌里温庭筠描述的虽然是不雅的男女之事,如“含羞更问卫公子,月到枕前春梦长?”,但是却用非常含蓄的手法表达出来,更多的也是借助象征与暗示等修辞手法。
但是虽然在描写的是男女之欢,却又有深深的不安与忧愁,如“万户沉沉碧树圆,云飞雨散知何处”,仿佛是对命运的拷问,对前途迷茫的忧虑。
温庭筠的“清”诗
不同与温庭筠乐府诗的华丽辞藻,在其他诗歌中,温庭筠也擅长于用通俗简洁的词语,抒发心中烦闷,更是纵情山水,隐隐中有求佛问道之心。因此温庭筠中有很多近体律诗和绝句,有很多刻画羁旅过客、登高游玩的诗作。
在这些诗作中,温庭筠尊敬自然、亲近自然,并透露出俗世的不屑与烦累,追求心中的宁静与祥和,竟与王维的禅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般清雅闲寂。
且看这首《早秋山居》:“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全诗对仗工整,诗人温庭筠以以敏锐的观察能力描绘了自然景物花草树木,描写的是四季更替,草木盛衰等自然景观,却却有流露出寻常文人墨客忧伤与无奈,反而是透露出一种人生哲理,特别是开头两句“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最后以空伴夜泉清,这样的无我寂静的为结尾,有一股类似于王维的禅诗的味道。这是一首非常清雅的诗,全诗亲近自然,没有咏古伤今,反而是一种洒脱,有如陶渊明般出世而去,怡然自得。
温庭筠身处晚唐,其诗歌借古讽今,有入世为天下之心,有寻僧问道之意,为何饱受批评,被认为是浮躁轻艳呢?这首先与唐朝时期士大夫尚文好狎的风气不能分开。
唐朝的社会风气
唐朝士大夫几乎无不纵情于色,是以中国普遍的社会风气,风流雅客,留恋烟花,这在当时的唐朝不是什么禁忌,就连著名的诗人杜甫韩愈也在其中。而温庭筠就是一位与歌姬交往非常密切,更有写诗相赠的例子,因此被视为“登徒浪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温庭筠之所以在酒楼粉香里买醉,无非和他现实生活中郁郁不得志相关。在史书中也有记载。
《旧唐书・文苑传・温庭筠》载:“咸通中,失意归江东,路由广陵,心怨令狐绚在位时不为成名。既至,与新进少年狂游押邪,久不刺渴。又乞索于扬子院,醉而犯夜,为虞候所击,败面而折齿,方还扬州诉之。”
由此可见,与其说温庭筠是烟花之地的常客,而不如说他现实生活中屡不得志,饱受排挤,而以纵情声色予以抗争。
而写诗赠歌姬,更是当时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于是在温庭筠少量的艳诗里面,其诗歌“艳”的成分就被夸大了,再加上温庭筠的辞藻华丽,又不能被当时主流思想所理解。
温庭筠的精神追求
历经盛世到唐朝的衰落,从开明政治到宦官弄权,政治黑暗,现实社会已经让很多士大夫心寒,诗人们纷纷从儒家的入世之心而回归到道家的无为无我,佛家的禅理中寻找自我的解脱,寻找心的精神家园。
因此在温庭筠的诗歌中也多有类似于王维的访僧问道之篇,在对花草树木的描写中融入了哲理和禅机,体现出如孟浩然诗歌的清新隽永。
比如说在《开圣寺》中的“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几句,给人一种非常安静与闲逸的感觉,在马嘶秋色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而鸦啼夕阳更是徒添凄凉几分,但是笔锋一转,通过泉落和厨静的动静结合,给人一种佛家中静谧与禅意。
最后,“塔下僧归影殿空”更是有种往事皆成空的感觉,想必这就是温庭筠在经历了人生沉浮以后一种“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的豁达与领悟。
温庭筠的诗歌诗风多变,不能一概而论。而过于关注他早期的少量艳诗,忽略他其他的作品,有失偏颇,不能给与温庭筠公正的形象。而研究一个人必须要将其与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