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的表演场所是什么
在粤剧的历史里,粤剧的演出地点就像其它中国戏曲不断演变。粤剧的表演场所一般分为临时搭建的戏棚及永久性的戏台。明朝时期,人民生活富裕,大户人家会自设戏台,招聘私人戏班,而佛山祖庙前户外的华封戏台则是一个招待平民百姓的固定戏台。
到了20世纪初(民国初期)粤剧表演走进了戏院。随着设施不断完善,让观众更舒适地欣赏粤剧演出。以往广州、佛山、香港有很多著名戏院,而香港则有太平戏院、高升戏院、中央戏院、普庆戏院、利舞台,它们都见证了香港粤剧的黄金岁月。
在二次大战后,游乐场开始进入香港市民的生活中,一些著名的游乐场如启德游乐场和荔园游乐场也成了粤剧的表演场地。当利舞台在1991年被拆卸重建成利舞台广场后,新光戏院便成了香港粤剧的重镇。随着粤剧在香港式微,粤剧剧团主要在新光戏院、葵青剧院及高山剧场等地演出。
戏棚
早期戏棚内设置神像、安放神坛供奉神明。香港的戏棚大多在神诞和佛诞演神功戏,以供奉神明和酬神等。香港的戏棚由竹支构成梁柱并加上铁片覆盖屋顶及墙,提供简单遮风挡雨的环境。一般的戏棚,每次撘建需约两星期的时间。
戏台
戏台的方位以底景分幕前幕后。两则出入口称为虎度门。戏台贴近观众席的部分称为台口。观众看到台口的左边就是棚面的位置。棚面后面就是把子箱。邻近把子箱的虎度门的底景位置称呼为师傅位。师傅位的幕后部分的对面就是提纲。幕后除了一道长走廊,尽是箱位,走廊尽头就是大棚箱位。
从观众的角度,左边称为杂边,放的是杂箱;右边称为衣边,放的是衣箱。虎度门又称为“渡古门”,因“渡”与古字“度”相同,即渡过之意。因为以前演员所扮演的都是已故的历史人物,所以外江班称之为“鬼道门”。在虎度门附近的“提纲位”所贴上的是一道“;提”,是开戏师爷把故事、场次、锣鼓、排场、角色的分配等用简略地写上,作为提示之用。
在20世纪30年代或之前,行内人习惯只凭提纲提示,在没有详细剧本下,故事细节内容全靠爆肚的表演方式,所以称为“提纲戏”。虽然如今看来看似笑话,但也可见粤剧伶人的功力深厚。可是后来有声的影画戏从美国登陆广州,直接对粤剧造成冲击,薛觉先认为“提纲戏”是戏行的陋习。因此薛觉先不断追求完美剧本,促使粤剧急速发展。
传统的戏台没有繁复的实景,全靠演员用身段和做手配合曲词来塑造剧目的活动空间。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加以想象体会。如《金山寺》中所用的水旗、云片,表现波涛汹涌;《游园惊梦》中花灯把杜丽娘“因情成梦”的梦境形象化、浪漫化、庄严化。运用两支旗帜来表现坐车,用做手来表达策马、开门。早期粤剧戏台没有布景,戏棚才挂一幅布幕。很多时候利用一桌两椅位置的变化,象征不同景物,例如公堂、城墙、山丘等。
20世纪初,粤剧受话剧的影响,开始出现利用布类的东西制作成的软景,在大帆布上绘画城门、花园、宫殿,山林、河岸等景物,挂在天幕做布景。后来,又出现利用木材类的东西制作的硬景。省港班兴起后,戏台便出现立体布景。工作人员用木材及布组成立体布景,有亭台楼阁、假山、树木、厅堂等等。后来,其它演员连“宇宙灯”、“吊钢线”,也搬上粤剧舞台。
20世纪30、40年代,粤剧也流行机关布景,演员和道具可以移动、可以从天而降、可以升空、也可以匿藏于台下。另外,也有在舞台上喷射真水、头盔安装电灯泡、引爆火等伎俩来吸引戏迷。
-
上一篇: 粤剧的伴奏乐器都有哪些
-
下一篇: 粤剧《帝女花》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