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卫藏藏区的历史介绍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1:53:18

卫藏:吐蕃时期曾设“卫藏四茹”,一向被视为吐蕃本部。元朝、明朝称为乌思藏(藏文:དབུས་གཙང,威利:dbus gtsang),乌思指前藏,藏指后藏。清朝以来称为卫藏,乌思在清朝改称为卫。

当时三部分范围:“前藏”包括今拉萨和山南市,“后藏”为今日喀则市,“阿里”指整个藏北高原(今阿里地区和那曲市西部)。

说明:藏东北是另一个板块即霍尔三十九族。今西藏范围里的昌都市那时属康巴,林芝市属另个区域。

地域范围

卫藏包括:

卫,又称前藏,东起怛达拉山,西到岗巴拉山。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拉萨市、那曲市、阿里地区,山南市和林芝市西部(林芝、工布江达、米林、朗县四县);

藏,又称后藏,由岗巴拉以西,直到尼泊尔交界。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日喀则市(北方小部除外)。

历史记载

卫藏四茹

藏文史料记载,古时藏族将他们所居住的区域按地形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上区阿里三围,宛如池塘,高耸着著名的雪山和山脉;中区卫藏四茹(有的版本作卫藏四翼),犹如灌溉渠道,拥有广阔的草原和岩石;下区多康六岗,恰似无垠的田野,分布着森林和植物。[2]

吐蕃时藏地设“四茹”:拉萨周边的“伍茹”和“约茹”,日喀则周边的“叶茹”和“茹拉”;各茹下设十个“千户”。卫藏四茹各有茹旗。上下伍茹,为花边红旗和红色吉祥旗;上下约茹,为红色狮子旗和白色黑心旗;上下叶茹,为画有鹏鸟和黄色花斑之黑色白心旗;上下茹拉,为白狮悬天旗和黑色吉祥旗。一般认为“卫藏”是吐蕃民族的本土,“卫藏四茹”是吐蕃民族最基本的成分。

藏籍《贤者喜宴》记载,伍茹的十千户是:岛岱、岱界、曲界、章村、觉巴、支界、畿堆、畿麦、叶若布小千户、东部近卫千户;约茹的十千户是:雅隆、秦隆、雅界、玉邦、达保、尼雅涅、聂巴、洛扎、洛若小千户、北部近卫千户;

叶茹的十千户是:东钦、象钦、朗迷、波噶、年噶、章村、波热、松岱、象小千户、西部近卫千户;茹拉的十千户是:芒噶、赤松、墀邦、拉孜、娘若、乞塘、康萨、开扎木、错俄小千户、南部近卫千户。

镇边四大寺


相传,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国王松赞干布,一路艰辛,初到雪域西藏时,公主就用中原汉地的《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堪舆和推算出了西藏的地形地貌,犹如一个仰卧的罗刹女魔形状。于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多次商议,并缜密堪舆推算后,决定在女魔的头、肩、肘、髋、膝、手、足等全身部位,修建了吐蕃历史上著名的镇魔十二寺:

其中首先在卫藏四茹,修建了镇边四大寺:

药如女魔的左臂上修建了昌珠寺和八大星曜道场,以镇其左臂。该寺位于当代西藏山南乃东县的昌珠寺。

在伍如女魔的右臂上修建了噶泽寺和二十一居士道场,以镇伏女魔右臂。该寺位于当代拉萨以东墨竹工卡县秀绒河与玛曲河汇合的玛曲河东岸。

在如拉女魔的左足上修建了仲巴江寺,设立了喜金刚道场,以镇其左足。该寺位于当代日喀则市拉孜县与彭措林接壤的地方,占代属如拉区域,当代归拉孜县管辖。

在叶如女魔的右足上修建章樟寺,设立四大天王道场,以镇其右足。该寺位于当代日喀则市南木林县东南的雅鲁藏布江北岸。

乌思藏都司

约在1280年,在平定萨迦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即贡噶桑布之乱和八思巴去世之后,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了乌思藏宣慰司,到1292年平定止贡派反对萨迦派的之战乱后,忽必烈依宣政院的建议,又把乌思藏宣慰司与纳里速都元帅辖区合起来,设置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元帅府。

明朝1370年明军队攻取洮、岷等州(洮州、岷州),并进克元朝的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脱思麻宣慰司)的治所河州,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遂降明。元顺帝病殁,在此情势下原先忠于元朝的西北藏族首领陆续归附明朝。

明朝先于卫、藏地区设置“乌思藏卫”。洪武七年(1374年),升“乌思藏卫”为“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1374年,复于河州设置“西安行都指挥使司”,同时升“朵甘卫”为“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后接而升“行都指挥使司”为“都指挥使司”,下设若干行都指挥使司、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等。

清政府为限制达赖喇嘛的权力,在后藏确立了班禅大师的地位,形成了达赖掌管前藏,班禅掌管后藏,两个宗教领袖并存的格局。实际上后藏远不如前藏富足。达赖的驻锡地布达拉宫远比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壮观得多,藏族同胞更向往的还是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本文标签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