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赶秋节是怎么来的
苗族的赶秋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文化价值高超,社会作用巨大,历史意义深远。赶秋节中的文化艺术体现出了苗族人民的聪明智慧,文明高尚、自强不息,不断地壮大复兴的民族文化与精神。
2016年,苗族赶秋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一认定,把赶秋节项目从国内推向国际,从中国推向世界,从而也把赶秋节的历史意义、社会作用和文化平台等都向上推到了顶端和提升到了终级。
赶秋节是苗族喜迎秋收的传统节日,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之一。主要流传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凤凰县、吉首市、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以及贵州省松桃县、重庆市秀山县、湖北省来凤县等苗族地区,已形成约200多万人的苗族赶秋节文化圈。
赶秋节,苗话叫做“赶场秋”。每年立秋这天,逢到苗区内哪个墟场的赶集日,这个墟场便是当年的秋场。
关于赶秋节的渊源,我们民间的神话故事,口头传说内容很多。
其一、苗族在远古时期是个最先创建五大文明的民族,即农耕文明、天道文明、冶炼文明、刑罚文明和宗教文明。
复旦大学教授李辉在2016年9月26日于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上提出:苗族是伏羲女娲的直接后代。上古起源于7800年前的高庙文化,考古中的遗骨基因被称为中华一号基因,与苗族人的基因最为接近。
把中华民族的稻作文化向前推进到8000多年以前,因而证实了苗族是中华民族中农耕最早的民族。农耕需要掌握时节,他们仰观天象,探索出了天象的变化而掌握了温凉寒暑时令节气,最早掌握了天道运行的规律而创造出了天道文明。
农耕民族当然是以农活为主,原始农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加上古代的部落纷争,战败而不得已的频繁迁徙,其中的贫穷困苦、恶劣凶险可想而知,在苗族最流行的俗话“牛望青明人望秋”、“五荒六月、青黄不接”等等说法中,在苗民把能吃到麦子的时节称为“小通新”,把能吃到玉米苞谷的时节称为“大通新”的讲法中,有力地说明了苗民生活的艰难困苦非是一般。
于是,渴望秋收季节的到来成为全民族共同的、普遍的等盼。这样看来,苗族人民看重赶秋节、等望赶秋节、期盼赶秋节、喜庆赶秋节就不难理解了。
赶秋是一个古代遗留下来的节庆习俗,挂靠在这个特殊节日里,有很多古代苗民的泪水与忧愁、节省和捡朴、饥饿和窘迫、艰辛和贫困、灾难与祸害,甚至于无奈与死亡。从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落后,苗民所得来的粮食本来就不多,有的吃到瓜叶黄时就没粮了,何时才熬到来年的七月份。
因而,惜粮、节约、检省、吃野菜、吃草根树皮、葛根、细糠等是常有的事,饥荒、病灾、饿死等现象司空见惯,曾有民间故事传说,若掉一粒饭在地上,也要用篾签捡来吃进肚内;吱了吊死树上只为一粒米;雷公会打拋散五谷甚至遭踏暴殄存谷烂饭人等等情节。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赶秋节是从农历六月份的吃新时就开始了的,能够吃到稻惠的坯胎了,苗民大多把没有成熟的玉米棒摘来用菜刀连骨带籽括下来拿去推包谷粑,由于玉米尚在浆水时段,水份太多,于是用玉米棒的皮叶包起来放在锅中蒸熟,饥荒得救了,人们提着半年以来的心终于才可以放下。
赶秋节中祭祀秋公秋婆的实质是祭奉五谷神祖,同时,此五谷神被称为“拔囊棍搂、浓囊棍弄”,简称“归楼归弄”,为最原始的野生稻和原生态野生作物。意译为“女的谷祖、男的粟神。”
其二、苗族先民南迁到崇山的时候,传说远古时代经常遭到毒蛇猛兽和魑魅魍魉的侵犯,在与与恶魔鬼魅的激战中,人们把施行妖术的食人魔“几嘎、几狞”(亦称“假狎、假狞”)捉住,并剥其皮来蒙鼓,削其骨来当槌,击鼓而舞,欢庆胜利。
苗族先民把食人魔灭掉以后,开始过着“人生定位得其所,世间万物都畅生”的安稳日子,开荒种地,发展生产,金秋到来,新谷新米即得收获,饥荒得解,生命得救,但乃然不忘饥荒时期的艰辛岁月。先民们把战胜“妖魔”的欢庆和收获在望的“立秋”时节,当作胜利的标志,每年重逢,聚集一次,热烈庆贺。年复一年,成了习惯,从而演变成了“赶秋节”。
其三、赶秋节是苗民喜迎秋收的节日,同时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之一。
传说是在古代苗族人民定居的崇山地方,有个村落叫大惹寨,寨中有个青年名叫巴贵,人们习惯地把他叫做“巴贵大惹”,他勤劳、勇敢,能骑善射。
有一天上山打猎,突然,天空飞来一只雄鹰,嘴里衔着一物,非雀非兽。巴贵见了,心生疑窦:“鹰嘴衔的是什么东西呢?”拉弓搭箭,嗖的一箭射去,鹰飞物掉,巴贵上前拾起来看,是一只秀丽别致的花鞋,心情激动,爱不释手,认定这必是位年轻貌美、心灵手巧的姑娘绣的,不妨把她找来认识一番。
从此,昼思夜梦,想方设法,请来能工巧匠,做了一架八人秋千,利用赶秋节这一天,竖在秋场上,招来四方男女青年前来坐秋对歌。果然,事出所料,名叫乜琅的姑娘,亭亭玉立在人群中,看见巴贵手拿花鞋,认定是自己所失,姗姗而来,巴贵上前搭讪,二人一见钟情。后来结成幸福美满姻缘,佳话流传千古。
其四、赶秋节不仅历史久远,而且其活动内容涵盖面很广,主要有四大环节,即迎秋、祭秋、闹秋和送秋,也就是拦门、入场祭祀五谷神祖(秋公秋婆)和各种类型的民间文艺表演及青年男女社交活动这几大板块。
其中的闹秋内容主要是舞龙舞狮、坐八人秋对歌、苗鼓、苗歌、苗族绝技、武术、绺巾舞、上刀梯、椎牛、男女谈情说爱等。形成了“等盼立秋节、参与赶秋节、喜庆立秋节、热闹赶秋节”的千年习俗。
-
上一篇: 苗族音乐有什么特点
-
下一篇: 唐伯虎绘画风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