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罗王的神话传说
阎罗王,亦称“阎王”、“阎王爷”、“阎魔王”,为阴曹地府中的冥王,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的一尊神祇,传说为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灵寿命生死的半神半鬼之王,民间家喻户晓的著名冥神,在阴间有“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为左膀右臂。
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摩罗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中国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收编归为其中一位的九殿阎王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佛教也将十殿阎王概念吸收,由此佛教神话中阎罗王冥界之王的神职被剥夺,佛教的阎罗王也成了和本土道教一样由隋朝韩擒虎担任的地府第五殿殿主。
十殿阎王依次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阎王”又称鬼界之王,简称鬼王(冥界之王),我国民间道教信仰的鬼神,为阴曹地府的最高统治帝王,主要工作是管理生灵的阳寿和阴寿,拥有掌管着三界万物生死存亡的至高权力,既是鬼,又是神。万物众生的阴阳之命由其生死簿管,不归阎王管的只有永不超生的孤魂野鬼,其次是其他国度的鬼,以及上仙正神。
身边下属有:鬼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钟馗、孟婆、地公、游星、城隍,无数阴兵鬼将等。
半神半鬼之冥神,掌控生死和各种鬼怪,众鬼惧怕,青面獠牙,面目凶恶,象征恐怖,阴间帝王,住所地府,十八层地狱囚禁千魂万鬼,有的鬼魂,一些鬼魂是鬼差和鬼打手,负责惩罚抽打恶鬼。
神话传说
印度神话中将冥界之王称之为“阎摩罗王”,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阎王作为地狱主神的信仰才开始在中国流行开来,佛教吸收印度信仰中的阎罗王而传入中国。中国本土道教则将阎罗王收编归为道教神系其中一位十殿阎王。
中文“阎王”是从印度梵语中音译过来的词汇,本意是“捆绑”,具体意思是捆绑有罪的人,也译作“阎罗(王)”、“阎魔(王)”、“琰魔”等等。
阎罗王,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摩罗王,在早期佛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融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之后,佛教也随之将十殿阎王概念吸收,佛教的阎罗王也成了和道教一样由北宋包拯担任的地府第五殿殿主。
十殿阎王依次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阎王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在佛教传说里面,人死后要去阴间报到,接受阎王的审判。梵语Yama-raja,藏语gsin-rje。又译夜摩耶摩、焰摩、焰魔、琰摩、剡魔、阎摩、琰魔。在梵语焰摩 Yama 上,再加 raja(王),而成焰摩王、阎罗王、琰魔王、阎王魔、或阎摩罗社、琰魔逻阇、焰摩逻阇、阎魔罗、阎魔罗王。阎王又简称阎逻、焰罗、剡王。或称焰摩天、死王。佛教传说
阎罗王被迷信是鬼世界的审判主,诸鬼中的大王。梵语中的另一译名“双”,据说是因阎王兄妹两人共同统管鬼世界之故。兄阎王治男鬼,妹阎王治女鬼,是统管女鬼的“女王”。但中国佛教僧人对信徒绝对不提这个“女头头”,这是因为“女人”在佛教中地位低微,惟恐女人在佛教中起“革命”。“双世”意为阎王自身苦乐并受,自身难保。“遮止”意为阎王令人不再造恶,予以遮止。“静息”意为罪人听王示语,便
知己罪而静息。“平等”意为业镜平等,其罪自能彰显。玄应音义二十一:“焰摩”或作阎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又云阎摩罗。此言缚,或言双世也,谓苦乐并受,故云双世,即鬼官总司也,又作夜磨卢迦,亦作阎摩罗社。阎摩,此云双,罗社,此云王,兄及妹,皆作地狱王,兄治男事,妹理女事,故曰“双王”。
原来阎王只有一人,由治事分现为五人,其僚佐有十八人。唐代时,就有天帝册封阎罗王,并由其统率五狱卫兵之说,同时也有地狱分为十殿,十殿均有主,称地府十王。十王各有名号,合称十殿阎王。
-
上一篇: 二十四节气歌
-
下一篇: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