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起源
三皇起源于中国上古传说,其实就是原始社会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群体和个人(例如上古洪荒时代的水灾,鲧率领众人治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和怀念这些群体和个人的功绩,将他们一一神话,归类为神祇人物以供奉祭祀,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一个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三皇之号,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外史》,《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博士所议“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泰皇”即指“人皇”,其实是说“天皇、地皇皆神祇人物及传说,惟“人皇”是统治现实社会的真实统治者,所以王绾、冯劫、李斯与秦博士皆曰泰皇最贵。”
因为《史记》是记述的中华典史,盖三皇是口传历史,司马迁没有载入,故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未采用从三皇起,而从五帝本纪起,三皇五帝不过是后世一些人为歌功颂德把他们神话。三皇,亦称医王,又称医神。《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史记·补三皇本纪》引《河图》、《三五历纪》:“天皇、地皇、人皇。”
《太平御览》引《春秋纬》:“天皇、地皇、人皇。”《风俗通义·皇霸》第一,引《春秋纬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白虎通义·号》:“伏羲、神农、祝融。”《尚书大传》:“燧人、伏羲、神农。”《帝王世纪》:“伏羲、神农、黄帝。”《潜夫论》: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三皇。
其一者或曰遂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其是与非未可知也。(卷八)《辞海》合订本:“最后一说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经济生活发展情况。”
民间说法
(1)天皇、地皇、泰皇(《史记》)
(2)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白虎通义》)
(3)天皇、地皇、人皇(《太平御览》)
(4)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5)伏羲、神农、西皇(赤帝)祝融(《白虎通义》)
(6)伏羲、神农、(赤帝)共工(《通鉴外记》)
(7)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
(8)盘古、女娲、伏羲(民间传说)
(9)伏羲、神农、黄帝(《帝王世纪》、《古微书》)
(10)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庄子》、《纲鉴易知录》)
最后一种说法由于《古微书》引用《帝王世纪》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所以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上古社会三位杰出的帝王。在李元星所著《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一书中,他从卜辞祭祀对象中发现了夏代之前已有“盘古→王母→三皇→五帝”的古史统系——这至少是殷商时代人们的一种共识,一种历史认知体系。
李元星在卜辞中查得(包括在前人已查出基础上加以确定或纠正)的盘古6条,用虎祭祀王母1条,三皇(伏羲、神农、黄帝)祀典约20条,“虙列山”三字单、双、繁、简四式合文约40条,黄帝百余条,总计约190条。
“虙列山”三字单、双、繁、简四式合文多达四十来条,这在甲骨文中是独一无二的,充分表明殷商时代人们对三皇非常熟悉,以致随便用任何方式均能表达清楚。
纬书中称
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龙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道教神灵排位:三清、四御;儒教神灵排位:天地祖先(三皇五帝)、圣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武圣关羽);女娲的地位不一,有时在三皇之上,有时在三皇之内,有时在三皇之下。据说原因有三:
一、神话传说中女娲化生万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
二、传说中伏羲、女娲既为兄妹又为夫妻,母系氏族的兄妹是父系氏族的表兄妹,中国有表兄妹婚姻的传统,列入三皇时有时两个人都选中,有时只选一人作为代表,具在三皇之中;
三、尚书在经书中的显赫地位使得它所宣传的伏羲、神农、黄帝三皇观点,因为有黄帝姬轩辕这个最接近历史史实人物而被大多数人认可,而且女娲所在的是母系社会,之后是父系社会,以男为尊,所以在三皇之下。
《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云:“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为九州长天下也。”晋王嘉《拾遗记》卷九云:“(频斯国)有大枫木成林”,“树东有大石室,可容万人坐,壁上刻为三皇之像:天皇十三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皆龙身。”
此盖神话之三皇。其余说三皇者甚众,如《尚书大传》(清朝陈寿祺辑)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汉班固等编撰《白虎通》以伏羲、神农、燧人或伏羲、神农、祝融为三皇;《春秋纬运斗枢》以伏羲、神农、女娲为三皇;晋朝皇甫谧《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唐朝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等等。参见“五帝”。
三皇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