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赏析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庆历六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上阕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下阕表达旷达的思想。
作品原文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白话译文
满城人开始身着罗绮-春天快要结束,不如去百花洲上,看看有没有没开尽的野花,洲岸的婀娜和野花的妩媚互相映衬。看不到花的尽处和岸的尽处,彷佛是漫步在“桃花源”里的小路。(我虽然忧国忧民)请不要责怪山翁我偶尔寻一点欢乐,功名的“得”和“失”乃是时运注定,连那黄莺都懂得唱新声,花蝶懂得新舞那都是上天赋与它们的本能怎么能要求我辈就没有欢乐的情绪呐!
创作背景
题为“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白花洲”。穰,即穰县,故城在河南邓县外城东南隅。“百花洲”在河南邓县城东南隅,范仲淹营为游咏之所,大概是穰城(即穰县县城)的郊区。范仲淹五十七岁知邓洲,五十八岁时曾写《中元夜百花洲作》一诗,其中有“百花洲里夜忘归”句,故【定风波】定是五十七岁之后的作品,是记常游百花洲之事而抒己之志的作品。
名家点评
范仲淹的这首《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词反映了他在仕途受阻、政见受挫之时,其本阶级(中、小地主)软弱的一面的作用下,有退隐的念头,乍看起来,这种念头是不符合范仲淹的思想实际的,因为范仲淹“每感激天下事,奋不顾身”(宋史),“公少有大节,其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然而范仲淹也常自诵道:‘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趍舍,其所为,必尽其力。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
上片,范仲淹暗示对官场生活已经厌倦,对表面稳固的朝庭存在着反感,想离开朝庭,离开官场,寻找他途,退隐归田去,希望过陶渊明式的生活思想感情。“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是说穰城里虽然“罗绮满城”花花绿绿,但是春天已近逝去,于是到百花洲上寻找春天的美好景色。百花洲上的景色是怎样的呢?“浦映□花花映浦”,美极了。“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这种美好境界无边无际,走进去好象突然走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去“世外桃源”的路上的境界一般。
下片,替自己的隐世思想进行辩解。“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可此可见范仲淹想归隐是很自然的事情。“莺解新声蜨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意境上是写对景色的欣赏,实际上是表白自己去退隐归田是很愉快的、很乐观的、很自然的。
-
上一篇: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赏析
-
下一篇: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及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