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3 23:52:42

林黛玉简介: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是怎样的?林黛玉是怎么死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林黛玉简介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么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

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

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春年少,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发展成爱情。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林黛玉的故事

一、仙界来历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因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天天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岁月,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当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下凡投胎之时,绛珠仙子一道下凡,转世投胎成贾府血亲的林黛玉,愿以一生所有的眼泪替往日露水还他。

二、家庭出身

林黛玉本贯姑苏人氏,五岁时因父做官迁居扬州。母亲贾敏是贾母最小的女儿,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钦点出为巡盐御史。林家虽是富贵之家,却亦是书香门第。

林黛玉曾有小一岁的幼弟,养到三岁死了。所以父母对她爱如珍宝,见她聪明清秀,便请了贾雨村做家庭教师,教她读书习字,假充养子之意。林黛玉六七岁,母亲一病而终。

三、10岁-12岁宝黛钗初会

贾母怜她无人依傍教育,便接她到自己身边,黛玉10岁,宝玉11岁,宝钗、晴雯、袭人、香菱13岁,薛蟠15岁,贾琏20多岁,凤姐20岁,贾兰5岁,死去的贾珠23-24岁,贾元春22-23岁,迎春11-12岁,探春10-11岁,惜春10岁,史湘云10-11岁,贾珍尤氏30多岁。

初次见面,贾宝玉便问她可也有玉没有,她如实回答说没有,不料惹发了贾宝玉的痴狂病,当场摔玉。她感到内疚,夜里独自淌眼抹泪。

适逢残冬,贾母把碧纱橱里的空间腾出来给黛玉,贾宝玉挪出来睡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富察明义诗曰“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便是吟咏宝黛隔着碧纱橱同室分榻而睡的场景。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进荣府以后,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贾宝玉。二人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不想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比林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贾宝玉因与林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林黛玉10岁,冬底,父亲重病,贾琏送林黛玉到扬州探亲。次年九月初三,父亲病逝,归葬苏州。十一月下旬,林黛玉、贾琏回京,从此常住贾府。

四、12岁林黛玉葬花

元月元宵,元春省亲,林黛玉偷偷替贾宝玉作了一首《杏帘在望》,元春评价这首比贾宝玉自作的前三首都好。二月二十二日,群芳入住大观园,林黛玉住了潇湘馆。

三月中浣,林黛玉葬花。贾宝玉要把落花葬在水里,林黛玉则以为大观园里的水干净,但一流出去,外面人家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所以她在园内畸角上做了一个花冢,把落花扫了,装在绢袋里,拿土葬了,任其随土自化,这样才洁净。

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然后独自回房路过梨香院墙外时又聆听十二女伶演习《牡丹亭》,大受感动,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受这两本爱情教科书的启蒙,宝黛爱情开始萌芽。

四月二十六日葬花,林黛玉感花伤己,吟唱《葬花词》。恰好贾宝玉寻来,听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林黛玉要躲,贾宝玉连忙赶上去,解释误会,这是宝黛第一次诉肺腑。

元春赐端午节礼,独有薛宝钗和贾宝玉的一样,触动了贾宝玉;清虚观张道士为贾宝玉提亲,触动了林黛玉。五月初二,宝黛大吵,贾宝玉砸玉,这是二人闹得最大的一次。至初四日,二人和好。

初六,贾宝玉在史湘云面前表达对科举仕途的不满,认林黛玉为知己,无意间被林黛玉听了去,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遂有宝黛第二次诉肺腑。晚间,贾宝玉托晴雯带给林黛玉两条旧手帕传情,林黛玉作《题帕三绝》。

五、13岁诗社夺魁

八月二十一日,大观园成立海棠诗社,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当日就在探春秋爽斋做海棠诗,众人都推林黛玉那首为上。

李纨力排众议,评林黛玉诗“风流别致”,评薛宝钗诗“含蓄浑厚”。探春同意评林黛玉居第二。二十三日,众人齐聚藕香榭做菊花诗,林黛玉做的三首《咏菊》《问菊》《菊梦》包揽前三,拔得头筹。

六、14岁讽刘姥姥

菊花诗会后,刘姥姥游大观园,林黛玉一舒愁肠,展放愁眉,和姐妹们开怀大笑,“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笑得两手捧着胸口”。以致一时高兴,得意忘形,失于检点,行令时将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她还取笑刘姥姥讲的故事道“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讽刺刘姥姥的舞姿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调侃刘姥姥为“母蝗虫”。

她这些雅谑之语在回目上被誉为补刘姥姥之余音,刘姥姥给她带来了非常珍贵的快乐心情和艺术灵感。

七、14岁步步惊心

刘姥姥刚回家,林黛玉就因那《牡丹亭》《西厢记》的艳曲而受到薛宝钗审问。薛宝钗采取了临之以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三步,令她在钗黛之争中顿失自信,只有答应“是”的一字,央告讨饶。

九月初,薛宝钗又与她促膝谈心,摆明自己的强势在于有哥哥、母亲。林黛玉深感危机四伏,闷制《秋窗风雨夕》一首。

从九月初到十月中,薛宝钗坚持给林黛玉送了一个多月的燕窝。后来贾宝玉察觉了,婉拒薛宝钗好意,转而求之于贾母,悄悄叫人每日送一两燕窝。

此事被赵姨娘偷听了去,恰应了当初林黛玉的担忧,招人嫉恨咒骂。燕窝事件给林黛玉拉仇恨,令潇湘馆与赵姨娘结怨。果然,那段时间贾府中关于林黛玉的流言四起,诽谤她与贾宝玉私定偷盟。

元宵夜宴,贾母借着说书的机会当面辟谣,严厉驳斥所有对林黛玉的造谣诽谤。

林黛玉受审、薛宝钗送燕窝,被贾宝玉称为“孟光接了梁鸿案”,意指钗黛和好。然而与此同时,林黛玉病情日益加重,时常“自寻烦恼”“只觉心酸”“只管酸痛”。连紫鹃都替她着急,巧用情辞试探贾宝玉真心。事后,紫鹃冷冷否定了薛宝钗这位“金兰契”,“凭人去欺负”一句更直指薛家。林黛玉明知其故,但迫于无奈,依然认了薛姨妈做干娘。

七月十五日,林黛玉在房里设坛祭祖,作《五美吟》,分别咏怀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八月,薛宝钗馈赠江南土物,林黛玉睹物思乡。

八、14岁中秋联诗

三月,作《桃花行》。初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但因各种琐事耽误,直到暮春之际,才开了一社,命题柳絮词。此后又无下文,大观园诗社无疾而终。

八月十二日,抄检大观园。到了潇湘馆,凤姐安抚林黛玉,不让她起床,且说些闲话。王善保家的从紫鹃房里抄出贾宝玉旧物,凤姐淡淡地化解了。十五日,中秋夜宴散席后,林黛玉与史湘云往凹晶馆联诗,联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等过于颓败凄楚的警句。

十七日,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林黛玉从花影中走出来提出修改意见,贾宝玉最后改句云“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林黛玉听了,忡然变色。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是怎么死的?

林十五岁,薛家婆子送给她蜜饯荔枝。黛、宝梦魇,林黛玉咯血。

林十六岁,十月,宝黛参禅,贾宝玉吐露心声,誓不变心。十一月,怡红院海棠反季节开花,通灵宝玉丢失。林黛玉一面暗自庆幸金玉姻缘或许可破,一面又担心贾宝玉吉凶,因而喜忧参半,辗转难寐。十二月十九日,元春薨逝。

林十七岁,正月,王子腾在离京二百多里的地方被药死,贾府一个月内连失两大靠山。加之贾宝玉疯癫,贾政放了江西粮道,赴任在即,贾府不得不加紧筹办贾宝玉婚事。二月初二,贾母为了给贾宝玉冲喜,又想到金玉之说,遂与贾政议定贾宝玉、薛宝钗婚事。

同时,为了蒙混贾宝玉,凤姐向贾母、王夫人献掉包计。初四,金玉婚事意外被傻大姐泄密,林黛玉急痛攻心,去贾母院见贾宝玉,二人最后一次参禅。

林黛玉问:“宝玉,你为什么病了?”贾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十一日,林黛玉焚稿。十二日,即林黛玉生日当天,贾宝玉、薛宝钗大婚,林黛玉泪尽而逝。当时守在身边的仅有紫鹃、探春、李纨三人,“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描绘出“冷月葬花魂”的实景。

黛玉之死的伏笔在刘姥姥讲的故事里,说这若玉(一作“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原著写林黛玉的死因、年龄与若玉小姐相合,场景与中秋诗“冷月葬花魂”相合。

贾宝玉婚后,精神恢复,听闻林黛玉去世,立刻往潇湘馆悼念,泪洒相思地。

林黛玉逝世第二年,正月二十一日薛宝钗生日,贾宝玉复往潇湘馆,对景悼颦儿。四月,贾宝玉梦入真如福地(即太虚幻境变形),见到绛珠仙草和潇湘妃子的幻象。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老太君贾母的外孙女,字颦颦(本无字,宝黛初见时贾宝玉所赠),海棠诗社别号潇湘妃子。在大观园中是住在潇湘馆。

黛玉原是太虚幻境中的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滴水之恩,陪其下人间还他一世的眼泪,转作人世。黛玉祖籍姑苏,生于扬州,她极工诗词,所作之诗皆文笔与意趣俱佳,故有才女之称。

在高鹗续书中,林黛玉因宝玉和宝钗成婚,最后气郁而死。红学家周汝昌等认为,黛玉应该是泪尽,加之被赵姨娘和贾环等人诽谤,从而沉湖仙去,但原作结局尚待后人分析考据。

一、性格特点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

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气质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地苛求了。

这些姐妹们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二、总括

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楚楚动人,惹人怜爱,多愁善感的女性。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黛玉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有着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不幸遭遇,处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的恶劣环境,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林黛玉是曹雪芹包含着血与泪精心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之一,也是一个具有一定叛逆思想的典型。她出生于一个世袭侯爵的书香门第,但父母双亡,是一个自尊心极强,敏感的少女,她既不想改变自己的孤傲自许,又要时常提防别人对她的敌视,她永远也无法摆脱寄人篱下的阴影,大观园的热闹喧哗都会激起她的伤感情绪。

所以多愁善感是她的性格,眼泪成了她的知己,与宝玉的两小无猜,性格爱好相投,所以发展为生死相连的情人,只有与宝玉结合,才能改变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才能幸福。

但由于她自身存在的封建观念,封建家庭的压力,担心人言可畏,她不敢公开袒露对宝玉的感情,又不敢接受宝玉对她的表白,当然,这两个叛逆者的爱情不会得到两个封建家族的赞同。

林黛玉的原型

一、湘妃

林黛玉在大观园的居所潇湘馆因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而得名,她在诗社别号“潇湘妃子”,探春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

相传帝舜死于广西苍梧,葬于湖南九嶷山,二妃娥皇、女英一路寻觅到洞庭湖,望九嶷山痛哭,洒泪竹上成斑,泪尽,死于长江、湘江之间,死后成湘水女神,也叫湘妃、湘夫人。林黛玉还泪、爱哭,含有娥皇、女英的文化因子。

二、西施

林黛玉婀娜苗条、转盼含情、忧郁多病之美与天下第一美女西施颇有些神似。小说描写林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即用了西施捧心的典故。贾宝玉形容林黛玉容貌“眉尖若蹙”,为她取字“颦颦”,尽得西施颦眉之风流。

林黛玉自作怀古诗《五美吟》第一首咏西施“一代倾城逐浪花”。贾府下人常以“病西施”戏称林黛玉,被称为“林黛玉之副”的晴雯也喜欢“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

三、飞燕

林黛玉葬花的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以杨妃比配薛宝钗,以飞燕比配林黛玉,这是用了“环肥燕瘦”的典故,赞美薛宝钗丰满圆润之美犹如杨妃,黛玉轻盈袅娜之美犹如飞燕。

汉伶玄《赵飞燕外传》:“长而纤绠轻细,举止翩然。”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因腰肢纤柔灵巧,飞燕善作掌上舞。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描写林黛玉“行动似弱柳扶风”,描写晴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透出如同飞燕起舞般的自然舞美。

四、李清照

林黛玉的《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作品表现出来的忧愁、憔悴、柔婉、清瘦形象,与李清照《醉花阴》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词“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一剪梅》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堪称千载知音。愁、泪、瘦是李清照、林黛玉诗词作品中共通的主题,也是她们生活、命运的写照。

五、莺莺

林黛玉反抗礼教,追求真爱,受到《西厢记》的启发,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宝黛读西厢是《红楼梦》中一个经典镜头。林黛玉越看越爱看,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后来又在很多场合不自觉将那西厢曲词脱口而出:“呸,原来也是个‘银样镴枪头’。”甚至连睡梦中都忘情的吟出“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之句,行令时又吟出“纱窗也没有红娘报”之句。

曹雪芹以舜妃娥皇女英的神话传说作为构思林黛玉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环境的素材,以灵芝仙草和巫山女神瑶姬作为绛珠仙草和绛珠仙子的神话渊源,为林黛玉开掘并准备了丰富的美之源泉。

从《西厢记》的崔莺莺形象以及晚明才女冯小青、朱楚生、叶小莺等人的传记中摭取素材, 塑造林黛玉追求自由婚姻的性格;继承《楚辞》开创的“ 香草美人” 传统,以竹、芙蓉和芭蕉来象征林黛玉的精神风貌;借唐代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吟》和明代唐寅《花下酌酒歌》及其葬花轶事来构思“ 黛玉葬花”情节。

本文标签 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