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积聚中国古代根本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根本文化常识汇总!
一.地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如今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 (大年夜都--北京 大年夜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 京口--镇江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 临安、钱塘--杭州 姑苏、吴郡--姑苏 淮上、江都、维扬--扬州 会稽--绍兴 长安--西安 奉天--沈阳 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 华山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二.地 名
要注要留意古代方位、地名和现代不合的处所。
(1)六合:指寰宇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工资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偏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华夏的处所。
(3)九州:古代分世界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华夏之地,即黄河道域一带。学史网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华山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别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合的处所。
(11)开封别名大年夜梁、汴州、东京。
三.官 名
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并且各朝都有变更,可以中心、处所两方面大年夜致控制。
中心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管辖百官。中心一般设六部分担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处所官职:大年夜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年夜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四.纪 年
编年有:
(1)按王公即位年次编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编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编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季候,一季三个月按序称孟、仲,季,如盆春(一月),二月(二月),季春(三月)。每月的特别日子有特定称呼,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一日夜分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每夜分五更9鼓)每更两小时。此外,鸡鸣指早上三、四点,日出时叫旦、晨、朝,傍晚,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夕、暮、黄错,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学史网
五.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年夜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前人用桃木画二神像,吊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端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客岁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
农家祭地盘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今后开端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地盘庙聚会会议,预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来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逝世。晋文公便命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今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如果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学史网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今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起初,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蒲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蒲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尸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今后端午成为大年夜节日,朝廷有犒赏。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七夕
阴历七月七日。平易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元鬼节
阴历七月十三或十四,每家就会请祖先,烧本身做的纸钱。传说十五祖先要到阴府开东洋大年夜会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弄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彼苍。"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前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前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喝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学史网
腊日
腊是祭奠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赶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本年腊日冻全消。"
大年夜年节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送往迎来。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大年夜年节"。大年夜年节人们往往彻夜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六.礼节习俗
1.年纪称呼
襁褓:婴儿。 孩提:2~3岁的儿童。
总角:少小儿童。 豆蔻年光光阴13岁女子。
及笄:15岁女子。冠、加冠、弱冠:20岁须眉。
而立:30岁。不惑: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花甲、平头甲子:60岁。耆:60岁。
古稀:70岁。耋:70~80岁。
耄:80~90岁。期颐:100岁。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父老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办法加以躲避。如"以俟夫不雅人风者得焉""人风"即"平易近风"。
(1)皇帝、太后、公卿贵爵之逝世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逝世称:见背、孤露、弃养等。学史网
(3)佛道徒之逝世称:涅檠、圆寂、坐化、成仙、升天、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逝世。
(4)一般人的逝世称:亡故、长眠、长眠、过世、谢世、寿终、死亡、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3.谦辞和敬辞
(1)谦称
窃:暗里、擅自。愚:不聪慧。鄙:学识浅薄。敝:本身或本身的事物不好。家:对别人称在本身的辈分高或年编大年夜的亲属,如家父。舍:用以谦称本身的家或本身的卑幼亲属,如寒舍、舍妹。
官吏谦称:下官、末官、小吏。读书人谦称:后学、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等
其他谦称:鄙人,晚辈或地位低下的人谦称;小可,有必定身份的人的谦称;小子,后辈晚辈对父兄父老的自谦。
其他谦辞: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赏光: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收本身的请求或赠品
斗胆:形容大年夜胆(多用作谦词)
(2)敬称
屈驾:有劳大年夜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尊称:令,美好的意思,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爱、令尊、令堂等;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尊府、尊驾、尊命等;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弟、贤郎等;仁,表示爱重,如称平辈友人中必本身年长的仁兄,称地位高的为仁公;称年迈的为丈,如丈人。学史网
称呼前加先表示已逝世,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先帝、先父、先贤等。
其他敬辞:惠,表示对方的行动对本身是一种恩惠,如惠赠、惠存、惠允等;借,表示本身要依附对方的力量,如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本身便利或向人询问,借势,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垂,表示长辈或上级对本身的行动,如垂询(表示别人对本身的询问)、垂爱(称对方对本身的爱护,多用于手札)等;久违:客套话,良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敬慕已久(初次会晤时说) 染指:指谋图攫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驾临: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干事或让路
赏光: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收本身的请求或赠品
大驾: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集团等给小我的函件) 大名: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手札套语,用在开首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托福:客套话,依附别人的富气使本身荣幸。
鼎力:敬辞,大年夜力(表示请托或感激时用)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迎接顾客 惠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贵庚:敬辞,问人年纪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海涵:敬辞,大年夜度包涵(多用于请人特别谅解时)
麾下:将帅的手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旁边:敬辞,称对方,多用于交际场合学史网
候光:敬辞,等待惠临 候教:敬辞,等待指教
4.特别称呼
(1)庶平易近的称呼。常见的有平平易近、黔黎、百姓、生平易近、庶平易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草平易近。
(2)职业的称呼。对一些以身手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伙头解牛》中的伙头,丁是名,庖是厨师,注解聘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上钩》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工,注解聘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合的同伙关系之间的称呼。贫贱而地位低下时交友的同伙叫贫贱之交;情义契合、亲如兄弟的同伙叫金兰之交;同逝世活、共患难的同伙叫刎颈之交;在碰到灾害时结成的同伙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情深挚的同伙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年夜的异性好同伙叫竹马之交;以平平易近身份订交往的同伙叫平平易近之交;辈分不合、年纪相差较大年夜的同伙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同伙叫失态交;不因贵贱的变更而改变深好友情的同伙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撑的同伙叫正人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同伙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同伙)。学史网
七.科举职官以及任免
1、科举:
乡试(登科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登科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登科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2、官职任免
拜:授给官职。
除:免除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晋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铲除官职。
罢:撤职、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除名罢官。
废:撤职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本身告退。斥:摈弃不消。
去:离职,被调离。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提拔。授:封给官职。
八.人名称呼
(1)人名>前人有名、字、号,昔时夜官的逝世后有谥号,皇帝逝世后有庙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名和字间一般有接洽,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称呼。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歧视的人或客不雅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发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有几项边称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晒台(籍贯)陶师长教师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学史网
(3)谦称。贵爵自称孤、寡人,大年夜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
九.文化典籍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流--《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实际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年夜学》、《中庸》四部书。"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籍。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六艺:礼、乐、射、御、数、术
《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别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别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乘。
《战国策》--国别体史乘,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谈吐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学史网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
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十.岁时历法
1.干支编年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十二年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如:辛未三月。
2.年号编年 (从汉武帝开端,皇帝即位要设立年号) 如崇祯十四年。
3.纪月常用序数 (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阴历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十六叫"既望",月末一天称"晦"。
4.干支纪日 如:元丰六月丁丑。
5.用十二地支纪时
十二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傍晚 人定
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时段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十一.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汗青记录,西周时代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代,不少国度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年夜鸿胪、宗正、大年夜司农、少府九个官职。学史网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奠与礼节;光禄勋掌管宫廷的保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保镳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年夜鸿胪又叫典客或大年夜行令,负责交际及平易近族事务;宗正负责治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年夜司农别名治粟内史或大年夜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务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赡养皇帝。到北魏时代,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因袭,直到清末才废除。
三公之说也肇端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年夜司徒)、太尉(大年夜司马)、御使大年夜夫(大年夜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合营负责军政事务。
十二.古诗文集定名例谈
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很多古代诗文集,这些诗文集的定名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孙子》、《列子》)、姓名式(如《岑参集》、《陆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白喷鼻山诗集》、《东坡全集》)外,还有其他一些定名方法,如:
①封号式。古时君王常给臣子封号,封号也能作为集名。如明代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其作品集为《诚意伯文集》。北宋王安石,封荆国公,其作品集有《王荆公诗笺注》。学史网
②谥号式。古代帝王高官逝世后,朝廷根据逝世者生前事迹赐与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叫"谥号"。"谥号"也可以定名诗文集,如宋代文学家范仲淹,逝世后加谥"文正公",他的作品集定名为《范文正公集》;欧阳修谥号"文忠",其作品集为《欧阳文忠公函集》。
③官爵式。西汉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世称太史公,其《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唐代诗人杜甫,曾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也称杜工部,其作品亦名《杜工部集》;明初文学家宋濂,曾官翰林学士承旨,其作品集有《宋学士文集》。
④籍贯式。古代以籍贯称人表尊敬或表自谦雅趣,并常以此作为集名。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河东解县人,也称柳河东,其作品集名为《柳河东集》;宋代散文家王安石,抚州临川人,其作品集名为《临川师长教师文集》。
⑤地名式。即以任职地或隐居地地名为诗文集定名,如唐文学家杜牧别墅在樊川,故有《樊川文集》;北宋文学家沈括晚年隐居润州"梦溪园",故有《梦溪笔谈》。
⑥书斋式。前人常自取或由他人贺取书斋名,斋名也可以作为诗文集的定名。如清代散文家姚鼐,室名"惜抱轩",其诗文集名为《惜抱轩诗文集》;近代梁启超,书斋名"饮冰室",其作品集为《饮冰室合集》。学史网
⑦年号式。以皇帝的年号作为诗文集的定名。如唐代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因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而得名;苏洵有《嘉佑集》,嘉佑是宋仁宗的年号。
⑧显志式。以书名显示撰文编书的目标。如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其目标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掉",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
声明:文章来源收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接洽删除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