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请求册封妈祖
妈祖是我国东南沿海信仰的海神,是民间信仰,不过在封建王朝妈祖是有朝廷认证的。清初大将施琅攻下台湾后请求朝廷给予妈祖封号,康熙帝正式册封妈祖为“天后”。
施琅底定全台,上奏清廷建议奉台湾民间信仰的妈祖“天妃”赐晋天后(宋徽宗时期,中国朝廷已颁福建所信仰的妈祖以“正妃”称号、元朝皇帝进封“天妃”)。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清廷准奏,且进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敕号,改台南宁靖王府为大天后宫,派满族大臣礼部侍郎(三品)雅虎致祭。
雍正四年,皇帝又御书“神昭海表”匾,由台湾镇总兵林亮迎至天后宫敬悬,乾隆时期清廷又颁旨改官祀,天后宫之名称逐渐普及至今。当时施琅从湄洲岛带的古妈祖黑面二妈,如今安置在鹿港天后宫,供众信徒膜拜,此尊神像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全世界仅此一尊。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
妈祖和战争有关传说更多,如《甘泉济师》传说,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三万水兵驻扎平海,等待乘风东渡台湾。当时正遇到干旱,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施琅命令挖掘,并暗向妈祖祈祷,井挖好后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难,泉水从此不竭。
施琅以为这是神赐甘泉济师,亲书“师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此类传说还有《佑助收艇》、《澎湖助战》等。神迹传说是一种口碑,它会不胫而走,四处传播,这不仅增加了民众的信仰信心,同时由于当地士宦的提议和倡导,朝廷也频频给予妈祖赐封,妈祖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
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妈祖被赐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圣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又被赐封为"护国庇民妙应昭应普济天后","天上圣母"和"天后"从此便成了妈祖的圣称。
由此可以看到,民众的造神心理必须经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民间信仰到官方助势,形成妈祖文化这一精神宝库。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官方的封赐对妈祖文化的形成往往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妈祖信仰不仅成为海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
上一篇: 施琅发现向天烛的传说
-
下一篇: 螳螂拳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