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中国历史事件

1975年09月15日:丰子恺逝世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1-28 08:19:00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丰润,名仁,号子觊,后改为子恺,堂号缘缘堂,笔名“TK”(FONG TSE KA),法号婴行,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嘉兴桐乡),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美术音乐教育理论家,也是20世纪中国艺坛上不可缺席的重量级人物、中国现代装帧史上重要的设计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

丰子恺绘画师从李叔同、国文求教夏丏尊。民国六年(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并加入研究金石篆刻的东石社,民国八年(1919年)与画会同仁举办第一次作品展,民国十年(1921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川端洋画学校学习油画。民国十一年(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在上海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逝世,享年77岁。

丰子恺在漫画、书法、翻译等各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先后出版的书法和画集、散文著作、美术理论和音乐理论著作等共达160部以上。他的画作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被录入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他的散文被台湾国文教科书收录。其中漫画以“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和“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艺术特色备受世人青睐。

主要影响

丰子恺是一个具有全面艺术修养的人物。文学、绘画、音乐、装帧、翻译等。他多有涉猎,成就斐然。他是散文家,擅长儿童文学;他是装帧设计家,善于诗意美学的设计;他是翻译家,通晓日语,旁及英语、俄语,翻译文学、艺术理论;他是音乐教育家,创作歌曲,编译、著述音乐教育书籍,实践美育;他是画家,诗意创作,以“子恺漫画风格”独树一帜。

文学

丰子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散文家。民国十四年(1925年),丰子恺与匡互生、朱光潜等在上海创办了立达学园。这期间,他加入了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高举“五四”文学革命旗帜,提倡为人生而艺术,主张反映人生、关心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文学原则。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丰子恺写下了大量的随笔,出版过《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缘缘堂续笔》等多本散文集,在现代文学史上自成一格。这些作品大多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行笔朴素自然,风格隽永疏朗,表达了对现实人生的思索,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丰子恺的散文以一种特有的情调打动了无数读者。

装帧设计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丰子恺开始涉足书籍装帧艺术,为大量书籍、期刊设计封面、插图或扉页等,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现代装帧史上最为重要的设计家。在他看来,优秀的书籍装帧,必须具备完美的艺术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相结合。“书籍的装帧,不仅求形式美感,又要能够表达书籍的内容意义,以致内容意义的象征”“这仿佛是书的序言,不过序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装帧是用形状色彩来表达的。丰子恺一生装帧设计数百种,往往与绘画相结合,讲究笔情墨趣,有幽默感,充满着诗情,也具有浓郁的装饰趣味。尤其是所作儿童读物封面设计,童趣盎然,画面自然活泼,意境清新优雅,堪称经典。

书法

丰子恺书法把六朝人的经体书法及北魏墓志书法写活了,在运笔中,渗入行书、小草,尤其是章草笔法的自然流露,使原本明显有楷化倾向的笔画少了生硬,多了映带,一如其漫画和行文,风格独特,富有创造性。丰子恺的书风初学欧阳询,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受老师李叔同的影响转学北魏,于《张猛龙碑》、《张黑女碑》等用力甚勤。而后又参章草《月仪帖》之风,形成自家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