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中国历史事件

2020年05月20日:万卫星因病逝世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1-28 08:16:00

万卫星(1958年7月1日-2020年5月20日),出生于湖北天门,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主任。

万卫星于1982年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毕业;1984年、1989年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带领电离层物理研究室的主要骨干由武汉迁往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主任;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万卫星主要从事电离层物理、电离层电波传播、高层大气物理等领域的研究。

人物经历

1958年7月1日,万卫星出生于湖北天门。他小学、中学正逢“文革”,完全没有正常的学习环境。因此课堂上老师讲不到的他就自学,教材上没有的他就阅读课外书籍。因为好学,老师经常开小灶为他辅导功课,给他批改并未布置的作业。

1977年,在“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恢复高考中,考上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

1982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就读和工作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所,师从空间物理学家李钧院士。

1984年,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89年,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历任该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1996年,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1995/1996年度一、二级人选。

2004年,由于中国科学院进行学科整合,万卫星带领电离层物理研究室的主要骨干由武汉迁往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主任。

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3月18日,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020年5月20日晚,万卫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科研综述

万卫星从实验观测中发现了中国电离层扰动的主要地域特性,提出了青藏高原的地形隆起及相关的低涡天气是中国行进式电离层扰动重要激发源的论断。从全球GPS观测数据的分析中,发现了低纬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等参量的经度“四波”结构,系统揭示了电离层“四波”现象的气候学特征及其与大气非迁移潮汐不同分量的联系,论证了大气潮汐激发电离层经度结构的机理。此外,还发现了太阳风对极区电离层突发E层的控制作用。

教育思想

2019年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引发社会讨论,万卫星认为,科幻电影引起了广大观众对人类家园地球未来命运的关注,这不失为一个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良机。他希望科普工作者能够不局限于科学知识传播,更要重视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精神的弘扬对保持科学旺盛的生命力至关重要,营造一个崇尚科学精神的社会环境,也能让科学知识的传播,乃至科研工作的进展事半功倍。

人物评价

万卫星在电离层与大气层的耦合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和系列成果。

万卫星的性格很内敛,平时寡言少语,不爱出头露面。他带领科学团队在研究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国际学术界有相当的影响。孜孜不倦的追求、锲而不舍的努力,万卫星的人生之路就象一片帆船,一直追逐着那盏虽然模糊,却一直存在的灯塔,尽管也曾惊涛骇浪,却终于到达了辉煌的彼岸。